在蘇浙兩省先行先試排污權交易后,江蘇省再次有了實質性動作。繼浙江嘉興成立排污權儲備交易中心后,江蘇省第一家排污權儲備交易中心也悄然運行半年之久,摸索了適合本地的排污權交易的經驗和規律。 近日,記者在江蘇無錫江陰采訪時了解到,盡管稱江蘇省為第一個“吃螃蟹”的市,但是當地環保部門卻低調中悄然掀起一股排污權交易風暴,開始全面征收化學需氧量有償使用費,實行化學需氧量指標交易,擬通過排污權交易,運用市場化經濟手段來改善當地產業結構。 江陰市環保局污染控制科科長朱本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太湖流域,江陰市傳統企業比較多,比如紡織、鋼鐵等企業,排放污染廢氣比較嚴重,單純靠政府買單是不可能的。因此需要市場化的手段來解決問題,排污權交易勢在必行。 江陰排污權交易成功運行源于有章可循 據了解,今年4月,江蘇省江陰市成立了主要污染物排污權儲備交易中心,開始在全市范圍內全面征收化學需氧量有償使用費,實行化學需氧量指標交易,成為江蘇省首家有償排污費正式運作的城市。“到目前為止,中心大約交易了10多起項目,成交金額30多萬元,畢竟許多辦法還在探索中。”朱本興說。 2008年9月,江陰市物價、財政、環保部門聯合出臺了《江陰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標有償使用收費管理實施細則(試行)》。根據細則,全市紡織染整、化工、造紙、鋼鐵、電鍍、食品制造及其他生產經營過程中直接或間接經許可向環境排放化學需氧量的排污單位;全市經許可向環境排放二氧化硫的排污單位將納入實施有償使用收費管理范圍。 具體收費標準是排入集中式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的排污單位,化學需氧量排放指標有償使用收費標準為2600元/年·噸;直接向環境排放污染物的排污單位,化學需氧量有償使用收費標準是4500元/年·噸;電力行業二氧化硫排放指標有償使用收費標準為2240元/年·噸。 朱本興告訴記者,考慮到江陰本地的實際情況,紡織、印染、鋼鐵、電鍍等行業是不允許改擴建的,因此江陰市的排污權交易還是比較狹窄的。 根據江陰環保局統計顯示,目前排污權儲備交易中心已經有584家會員,同時,交易中心已經在會員企業間開始試行排污權指標“IC卡”試點工作。所謂IC卡,就是類似水卡、電卡的磁片,每個企業的排污權指標都存儲在卡上,卡片電腦和交易中心聯網,可以實時看到排污權指標的使用。 “對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標實施有償使用收費管理,有利于優化環境資源配置,充分發揮價格杠桿作用,建立減少排污的激勵機制。”朱本興認為。 排污權交易實際運行中缺乏強力制度保證 目前,江陰市排污權儲備交易中心的主要職能包括,富余排污許可指標的收購、儲存與租賃、劃撥等。江陰市政府規定,老企業使用排污權指標必須通過“平價”購買獲得,而新、改、擴建項目新增的排污指標,必須從儲備交易中心通過“高價”交易獲得。 對于排污權儲備交易中心的排污指標的來源,江陰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儲備交易中心主要是從關閉與取締企業中獲得排污指標。包括:通過實施各項減排措施、完成削減任務后,排污權轉讓方可以將多余排污指標賣給儲備交易中心;自然關閉、遷出的企業,因環境違法行為而被各級政府責令關閉、取締的企業,其排污指標由儲備交易中心無償收回等等。 但是,朱本興告訴記者,在實際運行中還是面臨許多問題的,主要就是沒有全國可以統一的標準去實施,作為先行先試的省份,本身就在摸索,等試點工作總結經驗后,國家相關部門會根據實際情況在全國開始推廣。 排污權交易的積極作用,在國內也得到了不少經濟學家的普遍認同。然而,正在試行的試點工作中卻遇到了問題:缺乏強有力的制度保證、排污權區域性的特點使得協調機制問題也凸顯出來等等。但是,目前我國排污權交易尚處于試點階段,從審批到交易都沒有統一的標準,僅憑各地探索來實施。 “但是,可喜的是,從實際的調研情況看,我們這里的企業98%是支持排污權交易的,目前還沒有拒交排污費的情況發生。”朱本興說。 目前,江陰已經建立了排污權交易的一級市場,隨后可能會出現排污指標租賃、排污指標買賣以及倒閉、關停企業排污權收購等二級市場交易行為。江陰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江陰市排污權二級交易市場正在積極籌建過程中。下一步,將開始著手從排污企業購買通過減排之后產生的富裕排污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