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遼寧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加快現代林業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今后5年遼寧省林業發展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思路及方向,其中多項惠民政策將有力地促進林改深化。
近年來,遼寧省林業改革和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基本完成了明晰產權、承包到戶的任務,極大地解放了林業生產力。遼寧省林業用地面積達695萬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534萬公頃,已完成林改面積521.6萬公頃,占林改總面積的98.9%,惠及農戶431萬戶、農民1518萬人。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實施,極大地促進了遼寧省農民造林綠化的熱情,但林地林木到戶后,下一步怎樣經營,農民們如何在自己的林地里既能獲得長期效益,又能得到短期收入,成為遼寧省林改深化的重點。《意見》用較大篇幅闡述了進一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加快現代林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意見》指出,要建立林業金融保險支撐制度,各金融部門要發揮自身優勢,積極開展林權抵押貸款業務,建立多種形式的林業貸款制度。各級政府要逐步建立林業貸款財政貼息制度,降低林農負擔,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險補助制度,遵循政府引導、政策支持、市場運作、農民自愿的基本原則,積極引導、組織林農投保,擴大保險覆蓋面,提高林農抵御自然災害能力;要加強林業社會化服務,各級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要轉變職能,減少行政審批事項,簡化工作程序,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效率;引導農民組建林業專業合作社,有關部門要給予產業政策傾斜、財政扶持、金融支持和稅收優惠。鼓勵創建家庭合作林場、股份制林場,逐步形成林業適度規模經營,提高市場競爭力。
《意見》同時強調,要建立健全支持林業發展的公共財政制度,其中要求各級政府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制度,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多渠道籌集公益林補償基金,逐步提高各級財政對森林生態效益的補償標準;建立造林、撫育、保護、管理投入補貼制度,加大遼西北荒山(荒沙)造林、科爾沁風沙源治理、沙化殘次蠶場改造、世界銀行貸款造林項目等大規模重點生態建設工程的投入力度。
省委、省政府要求,用5年的時間,進一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基本建立政策完善、服務健全、管理規范、經營科學的集體林良性發展體制機制。到2012年,森林覆蓋率達到40%以上,林木綠化率達到45%,林業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以上。逐步實現森林資源增長、林木經濟發展、林農收入增加、生態環境良好、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