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部9月22日召開黨組擴大會議,傳達學習十七屆四中全會和十七屆中央紀委第四次全會精神。環境保護部黨組書記、部長周生賢主持會議并講話。他強調,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全面貫徹全會精神,引導環保系統廣大干部職工認清形勢,把握機遇,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積極探索中國特色環境保護新道路,推動環境保護事業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向前邁進,為促進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周生賢說,剛剛閉幕的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是在全國人民喜迎新中國成立60周年前夕,國際形勢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我國處在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是指導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黨的建設的綱領性文件。胡錦濤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全面總結了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對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進一步做好當前各項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我們學習貫徹四中全會精神,最重要最根本的一項要求就是,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們黨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立足經濟增長資源環境代價過大的嚴峻現實而提出的,充分體現了我們黨與時俱進的使命意識、創新精神和探索勇氣,進一步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進一步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和環保工作規律的認識,為主動有效地解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我國人與自然的突出矛盾指明了方向,為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目標指向和根本保證。
周生賢說,生態文明是人類在利用自然界的同時又主動保護自然界,積極改善和優化人與自然關系,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而取得的物質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總和。生態文明代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走向,生態文明建設所追求的是,在更高層次上實現人與自然、環境與經濟、人與社會的和諧。生態文明建設的提出,既是文明形態的進步,又是社會制度的完善;既是價值觀念的提升,又是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既是中國特色環境保護新道路的目標指向,又是人類文明進程的有益嘗試。作為人類文明的一種高級形態,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組成部分,生態文明建設主要涵蓋先進的生態倫理觀念、發達的生態經濟、完善的生態制度、基本的生態安全、良好的生態環境等等。它以把握自然規律、尊重和維護自然為前提,以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為宗旨,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建立可持續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消費模式以及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為著眼點,強調人的自覺與自律,人與自然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處共融。生態文明有四個鮮明特征:一是在價值觀念上,生態文明強調給自然環境以平等態度和人文關懷。人類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前提下,利用、保護和發展自然,給自然以人文關懷。生態文明的價值觀要求實現三大轉變:從人是主體有價值,自然不是主體沒有價值,向人是主體有價值,自然也是主體也有價值轉變;從傳統的“向自然宣戰”、“征服自然”,向“人與自然和諧共處”轉變;從傳統經濟發展動力——利潤最大化,向生態經濟全新要求——福利最大化轉變。二是在實踐途徑上,生態文明體現為自覺自律的生產生活方式。生態文明追求經濟與生態系統之間的良性互動,堅持經濟運行生態化,以生態技術為基礎實現社會物質生產的良性循環,使綠色產業和環境友好產業在產業結構中居于主導地位。倡導和踐行綠色消費,選擇既滿足自身需要又不損害自然環境的生活方式。三是在社會關系上,生態文明推動社會走向和諧。建設生態文明,將生態化滲入到社會管理中,追求代際、群體之間的環境公平與正義,擴大公眾環境參與,有利于推動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實現和諧。四是在時間跨度上,生態文明是長期艱巨的建設過程。我國工業化任務尚未完成,傳統工業文明的弊端日益顯現。發達國家上百年出現的污染問題,在我國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集中出現。這決定了生態文明建設不會一帆風順,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努力。我們要充分認識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建設生態文明,是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是對中國優秀傳
統文化的理性汲取,是對傳統工業文明的科學揚棄,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
周生賢指出,生態文明重在建設。當前,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任務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努力形成符合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改變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發展方式,主動選擇低消耗、少污染、高效率的生產生活方式,把經濟開發活動控制在環境可承載的范圍內,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二是加快推進可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建設。健全和落實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和嚴格的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深化價格改革,加快建立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資源稀缺程度、環境損害成本的生產要素和資源價格形成機制,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環保收費改革,不斷完善綠色信貸、綠色稅收、綠色貿易、綠色保險等環境經濟政策。三是大力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發展綠色經濟和綠色產業,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減少污染物排放。開展低碳經濟試點,爭取逐步降低碳排放強度。大力開發和推廣節約、替代、循環利用和減少污染的先進適用技術,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四是毫不松懈地抓好主要污染物減排。以火電行業為重點,大力削減大氣污染物排放量,以造紙行業為主攻方向,重點削減水污染物排放量;強化減排目標責任制,嚴格實施各項處罰和問責措施。五是集中力量解決重金屬污染等危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抓好重金屬污染綜合整治工作,確保群眾飲水安全,積極防范其他影響群眾健康的環境問題。六是讓江河湖泊休養生息、恢復生機。著力搞好重點流域水環境治理,大力建設環境基礎設施,切實加大環境管理力度;尊重自然規律,用人文關懷治水治污。
周生賢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環保工作的靈魂。環保部門應著重圍繞什么是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高擎生態文明建設的大旗,主動爭做生態文明建設的倡導者、引領者和踐行者,在更高層面、更廣闊范圍來審視、謀劃、解決我國突出的環境問題,積極探索中國特色環境保護新道路。要著力抓好以下工作:必須立足當前,主動做好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條件下的環保工作;必須準確判斷環境保護所處的歷史方位,繼續推進歷史性轉變;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加快解決關系民生的環境問題;必須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健全有利于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必須尊重創造,鼓勵各部門各地方大膽實踐取得經驗。
周生賢就學習貫徹四中全會精神提出了三點要求:一要認真學習、準確把握精神實質。要把傳達學習會議精神作為當前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來抓,精心組織、周密部署,領導干部要帶頭學習,吃透精神,把握實質,把廣大黨員干部思想認識統一到中央精神上來,把行動統一到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二要進一步謀劃工作思路。要深入思考,精心謀劃,把四中全會對生態文明建設、環境保護、干部隊伍建設、反腐倡廉等諸多方面提出的要求,體現到當前和下一步工作思路中去。三要著力完成下半年重點工作任務。要按照不久前召開的黨組擴大會議和全國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會議部署的重點工作,進一步明確責任,集中力量,真抓實干,務求實效。
會上,環境保護部紀檢組長傅雯娟傳達了十七屆中央紀委第四次全會精神。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潘岳、張力軍、吳曉青、周建、李干杰,黨組成員胡保林,總工程師萬本太,核安全總工程師陸新元出席了會議。
機關各部門、各派出機構和直屬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