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市林業部門獲悉,我市自2007年全面啟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截至目前,以明晰產權、確權發證為核心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主體改革任務已基本完成,下一步將轉入林改配套改革階段。
“蕪湖市林業特點是林地面積小、人均占有少、經濟效益低。全市共有林地面積115萬畝,人均僅0.5畝。按種植經濟效益較好的杉木計算,1個輪伐期為20年,每畝成材7立方米,按現行每立方1000元價格,合計7000元,每畝每年收益350元,經濟效益較低。”市林業部門負責人介紹,以實現“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為目標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制度在林業上的拓展和延伸,是又一項事關億萬農民切身利益的農村重大變革。2007年4月,全省17個市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蕪湖市林改工作與全省同步啟動。
在林權改革實踐中,蕪湖市始終堅持依法改革,依法保護林權所有者的財產權,實行“大穩定、小調整”,保持林業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并明確了改革內容:明晰所有權,落實經營權,并落實到山頭地塊,通過核發全國統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權證”,落實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主體、多種經營形式并存的集體林權經營管理體制;建立規范有序的流轉機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償、規范”的原則,鼓勵林木所有權和林地使用權有序流轉,盤活現有森林資源存量;完善配套改革措施放活經營,在堅持商品林、公益林經營的基礎上,探索改革商品林采伐限額管理方式,同時通過建立林業要素市場、改進林業金融服務,調動林農積極性,壯大林業產業。
針對蕪湖市林業的特點,市林業部門通過引導農民選擇既有利于生產發展、森林增長,又有利于增加農民收益的適度規模經營或流轉給大戶承包等形式,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的基礎上,既有效地保護了現有的森林資源,又為森林資源進一步增長提供了保障。
兩年來,蕪湖市林改工作先后經歷了組織準備、勘界確權、建檔發證3個階段,共涉及3縣1區21個鎮、242個村委會、3329個自然村、12.89萬個農戶。截至記者發稿時,全市應勘界集體林面積100萬畝,已勘界面積97.3萬畝,發證面積96萬畝,完成率96%,達到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總體進度要求。據了解,下一階段,我市將在搭建林業要素市場平臺、森林防火保險、林業發展融資等方面作出積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