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首批循環經濟試點企業及貴州省農業林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的20萬噸級赤天化紙業股份有限公司,從論證、興建到投產,造紙企業的巨大污染隱憂一直牽動著無數人的神經。自2008年4月正式試生產后,赤天化紙業到底交出的是怎樣的答卷?12月11日上午,記者走進了公司廠區。
水更清 處理過的污水養活魚
紙業公司偌大的污水處理廠位于主廠區下方,再垂直往下不到500米,便是滔滔赤水河。這座目前赤水市最大污水處理廠,肩負著公司生產生活污水的集中處理,目前處理過的絕大部分廢水,通過引流管道回流生產環節,少量達標廢水排進赤水河。
污水處理廠的進水口黑液翻滾,帶著撲鼻的腐臭氣息,通過6個大池處理,漸次清晰。除機械處理、脫色處理等傳統處理方法外,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它的生物處理區段。在這個區段里,一個生物菌種培養室里連續不斷的培育著吃污細菌,再按一定的密度投放在凈化池里,實行生物治污,比傳統的化學藥物投放治理既節約了成本,又更環保。
在污水處理末端,一個約80平方米的水池清波粼粼,游弋著上百尾各色鯉魚。陪同采訪的公司安環處冷處長說,這些魚是2008年4月投產時投放的,池子里的水,就是通過處理的污水。“當年,就因為污染擔憂,國務院總理辦公會討論了3次,才最終將全國最大的竹漿紙項目落戶赤水河邊,我們的行動做到了為國家負責、為流域負責,這些魚就是最好的試金石和成績表。”
赤水河下連長江,如此龐大的造紙企業,一旦污水失控,對整個長江流域來說就是個生態災難。在公司直排口,記者看見一股帶著淡淡茶色的水流匯入赤水河,100米外就無跡可循了。公司運行至今,共有350萬噸這樣的水體排入赤水河,每一滴水的COD含量、色度等指標均只有國家允許排放標準的一半。
處理廠設計年處理能力1000萬噸左右的污水,公司通過技術創新,將噸漿費水量從80噸降至40噸,并逐步提高回收率,今年就比去年減排110萬噸,同比減少了近50%。
天更藍 煙囪里冒“汽”不冒“煙”
站在辦公大樓前的廣場里,幾百米外的幾條煙囪有一股極淡的水汽狀氣體溢出,更像是蒸汽而不是煙。竹漿紙生產工藝中,蒸煮等環節將產生大量含堿和二氧化硫的廢氣。公司為此專門設計引進了一套堿回收設備,將制漿環節產生的廢氣引入堿回收車間,通過燃燒爐對堿進行回收再用,燃燒時產生的高壓蒸汽通過無冷凝汽輪發電機組進行發電。
這套從西班牙和德國引進的堿回收和熱電聯產綜合利用設備實現了廢氣的循環使用,使全公司二氧化硫排放濃度僅為157mg/m3,不足國家排放標準的40%,粉塵除塵率也達到了罕見的99%。在實現環保效率的同時,每年還為公司節約堿原料、煤燃料及電力消耗超過500萬元。
在走過的生產區的任何一個地方,記者都聞不到傳統造紙企業特有的氣味。據介紹,這里的空氣質量和幾公里之外的赤水市區一樣,365日天天優良。
地更綠 固體廢物悄然“蒸發”
和很多傳統的工業廠區不同,在公司3.3萬平方米的廠區里,道路一塵不染,鞋不掛泥,更像一個高新電子工業廠區。
竹原料從進入料場起,到竹漿板及商品紙生產出來,要經過粗選、蒸煮、制漿、漂白、工藝處理等諸多環節,不可回避的會產生如竹屑、黑泥、粗漿、煤渣等固體污染物,記者驚疑的是,這些必然會產生的固體污染物在廠區里竟神秘“蒸發”了。
面對記者疑惑,冷處長道出了玄機:粗選工序產生的竹屑,一部分賣給了生產菌類的企業,一部分送進了堿回收車間進行燃燒。黑泥也全部進行燃燒,替代部分煤炭。粗漿賣給生產低端紙的公司。而竹屑與黑泥及生活用品燃燒所產生的灰碳,一部分送回竹林作為竹肥,一部分與煤渣一起制作免燒磚。這些在很多企業看來是累贅的污染物,在這里竟然全部變成有用的資源。
“可以這樣說,我們公司吃進來的是竹子、煤炭,放出去的是漿板、建材和無機復混肥,真正做到了循環利用。”冷處長說。為達到這個目標,公司總投資的31億元中,超過5億元是投入到了循環利用環節上。
業更興 “小循環”外有“大循環”
時值公司竹原料收購期,赤水17個鄉鎮目前的中心工作都是組織砍伐竹子。復興鎮黨委涂書記說,每個月全鎮要賣出7000噸左右。在公司中心料場,記者看到運竹車輛絡繹不絕,場內竹子堆積如山,據料場管理人員說,短短兩個月,這里已囤積起10多萬噸竹子,到明年3月,要超過40萬噸。如果說公司實現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的循環利用只是一個小循環的話,那么公司對整個赤水經濟的貢獻就是一個更大的經濟循環。
公司黨群部長段志先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作為赤水竹業經濟的龍頭,公司產能為20萬噸,每年需要吃進的竹子原料為80-90萬噸,等于每年為赤水農民年純收入活生生的提高了1000元。而每年直接拉動赤水經濟產出數值增長就超過10個億。
公司還著手興建自有竹林,預計將建40萬畝,目前已經建成10萬畝。同時公司建成竹子種植技術研究所,對竹子豐產、病蟲害防治等技術進行攻關,獲得的技術不僅用于自有竹林,也傳授到廣大竹農手里。
“我們主動融入赤水經濟這個大循環,是因為只有大循環運轉順利了,我們的小循環才會更興旺”,段部長由衷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