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造紙小企業,工作人員去檢查,摸上去機器明明是熱的,但他們就不承認生產,我們也沒辦法對其進行處罰。”2月9日,省環保廳副廳長王文有在省環保廳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有些無奈地說。
機器還熱著卻稱未生產
據了解,一些造紙小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水嚴重污染環境,同時一些“小造紙”因為排污系統不健全,有的企業甚至直接將污水排入河流,嚴重污染河流和影響當地居民的生活。
2010年初,省環保廳派出暗訪組分別對宿州市蕭縣、碭山縣、埇橋區及淮北市濉溪縣的造紙企業進行了暗訪檢查。此次檢查的造紙企業共有28家,其中有13家是群眾投訴的“小造紙”。在檢查中,7家“小造紙”的生產設備已經拆除,沒有恢復生產的可能性,但仍有3家企業的設備拆除不徹底;而濉溪縣黃橋農場郭杰黃裱紙廠在接受檢查時,雖然不在生產,但機器還有余熱,而且電力系統完備。監察人員懷疑其仍在進行生產,但廠方負責人矢口否認。
沒抓到現行想處罰很難
省環保廳副廳長王文有告訴記者,治理“小造紙”面臨一個很尷尬的問題,監察人員發現機器是熱的,這家企業肯定在進行生產,但這只能作為推理證據,而不能作為現行的證據,沒有現行的證據,很難對這些企業進行處罰。
據省環保廳環境監察局局長黃建樹介紹,如果環保部門拿推理證據對小型造紙企業進行了行政處罰,企業不同意,則可以提出行政復議,而這些推理證據并不能作為處罰的證據,所以對這些“小造紙”企業,環保部門只能是無可奈何。
一票否決制難縛“小造紙”
據悉,省環保廳對一些排放不達標的企業會要求進行整改,如果整改不徹底還造成一定的環境污染,一般要進行行政處罰或要求企業限期治理、停產整頓或關閉。如果進行行政處罰則會公開企業信息,那么企業就會在貸款、融資和上市等方面因為環境問題面臨一票否決制的危機。但省環保廳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一票否決制對“小造紙”企業沒有任何約束,貸款、融資和上市對他們的影響不是很大。
行政處罰行不通,治理這些“小造紙”企業環保部門就真的沒有辦法了嗎?對此,黃建樹告訴記者,對于這類企業,只能是加大監管的頻次,同時市民也可以舉報這些“小造紙”企業,讓它沒有機會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