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今年2月對我國銅版紙發起反傾銷調查后,歐盟于4月17日再次啟動銅版紙的反補貼調查。同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發表談話表示,銅版紙案是歐盟對中國產品發起的第一起反補貼調查,中國公眾和業界對此強烈不滿,中國政府對此表示嚴重關切。
而在此之前,美國已經對我國銅版紙做出了“雙反”立案的決定,并進行了初步裁定。
“我們正在與企業溝通協調,積極應對此事。”4月19日,中國造紙行業協會秘書長趙偉對本報記者表示,由于這是歐盟第一次對我國產品發起反補貼調查,而且在上周五剛剛宣布,有很多規則、內容等都不熟悉,因此還需要與企業以及相關法律人員共同研究。
商務部公平貿易局方面曾告訴本報記者,包括此前的反傾銷調查,目前均由中國造紙協會組織應對。
“此次‘雙反’調查涉及整個中國造紙行業的利益,對中國企業十分不公。APP(中國)會一如既往地保持和中國政府如商務部以及行業協會的緊密合作,共同應對。在此,我們呼吁中國的造紙企業聯合應訴,以抵御任何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對中國造紙業造成損害。”同日,APP(中國)發布聲明稱。APP在華企業金東紙業正是我國銅版紙最大的生產和出口企業。
趙偉透露,相比反傾銷調查,由于補貼主要是各級政府在做,因此與政府的關系更大。目前,商務部已經有代表團與歐盟方面就此次調查進行磋商。
此前,就美國針對中國若干產品的“雙反”調查,中國商務部已經向WTO提出磋商申請;目前中美雙方正在按照WTO爭端解決機制進行磋商。
“雙反”:從美國到歐盟
對于歐盟從反傾銷調查延伸到反補貼調查,APP中國總部執行董事鄭銳表示并不意外。
事實上,早在4月初,歐盟委員會就稱,歐盟造紙產業已提交對中國銅版紙反補貼調查申請,要求對金光紙業等多家企業進行反補貼調查,涉及金額達1.5億美元,歐委會將于45個工作日內決定是否立案調查。
鄭銳認為,歐盟的反補貼調查,受美國方面的影響很大。今年3月2日,美國商務部已經對銅版紙雙反案做出反補貼初裁決定,對兩家強制應訴企業金東紙業公司和太陽紙業(002078,股吧)公司的反補貼稅率分別為12.83%和3.92%,其他所有涉案企業的反補貼稅率為8.38%。
“美國的這個決定做出沒多久,歐盟就表示要進行反補貼調查,時間上配合很好。”鄭銳說。
而歐盟在2月中旬提起的針對我國銅版紙的反傾銷調查,也是在去年11月6日,美國對原產于中國和印尼的銅版紙作出發傾銷和反補貼產業損害初裁后不久。
趙偉認為,歐盟對于銅版紙反補貼調查的理由也是“照搬”美國,即通過政府提供一系列優惠政策等補貼方式降低成本。
商務部網站消息稱,此次歐委會將就優惠貸款、所得稅、間接稅及進口關稅、政府撥款、政府低價提供貨物或服務以及經濟開發區項目六大類項目進行反補貼調查。
不過,與美國不同的是,在歐盟反傾銷調查中,規定的兩家強制應訴企業為金東紙業和晨鳴紙業(000488,股吧)。此前,美國“點名”的是金東紙業和太陽紙業。
而按照趙偉的說法,歐盟反補貼調查在一些細則等方面也與美國有所不同,需要仔細研究。
對于已經展開的反傾銷調查,鄭銳表示目前企業正按照規定的一個標準流程在走。此前,企業已經完成了一個簡單的調查問卷并上交有關部門。據悉,反傾銷調查的問卷截止時間是4月21日。
而APP同時透露,就美國針對中國若干產品的“雙反”調查,中國商務部已經向WTO提出磋商申請;目前中美雙方正在按照WTO爭端解決機制進行磋商。
誰在作祟?
而這場從美國伊始,蔓延至歐洲的針對我國銅版紙的“雙反”浪潮,背后的主導又是誰呢?
“我們認為,始作俑者是南非的SAPPI公司!”鄭銳告訴記者,SAPPI是世界上最大的銅版紙生產企業,在美國、歐洲均設有生產基地。目前,SAPPI也是美國和歐盟最大的銅版紙供應商,但是隨著中國企業的競爭優勢(310368,基金吧)日趨明顯,SAPPI已經感覺到再過兩年左右,將被中國企業超越。這也是它積極推動對中國企業“雙反”的重要原因。
“按照規定,任何一家企業都可以向政府提出‘雙反’調查的申請。”鄭銳說。
而記者查閱資料也發現,歐盟的“雙反”調查是應歐盟文化紙制造業協會(CEPIFINE)的申訴而發起。CEPIFINE協會會員主要包括Arjo Wiggins(法國造紙廠商Sequana旗下公司)、International Paper和 Sappi,而同屬南非Sappi公司旗下的Sappi Fine Paper North American曾參與美國對中國銅版紙反傾銷案。該組織所代表的銅版紙產量大約占到了全歐洲產量的25%以上。
而趙偉則認為,單純以銅版紙而言,我們出口量并不大。而連續的“雙反”調查,并不僅僅是中國與其他國家產業間的問題,更多是被“政治因素”所左右。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2009 年全年中國出口歐盟銅版紙20.2 萬噸;同期歐盟需求量630.7 萬噸,中國出口銅版紙僅約占歐盟銅版紙需求總量的3%。
趙偉表示,此次“雙反”使用雙重標準非常不公平,一方面在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情況下對中國出口產品反傾銷調查中采取歧視性的“替代國”做法,另一方面發起只適用市場經濟地位國家的反補貼調查,這相互矛盾。據悉,歐盟“雙反”調查選擇的替代國為美國。
鄭銳也告訴本報記者,歐盟的反補貼調查,提到的一些補貼,比如針對外商投資企業的兩免三減半政策、對于進口產品設備的免增值稅政策,都不僅僅存在于造紙行業。因此拿銅版紙“說事”,并不負責任。“這是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事實上,姚堅在17日就表示,歐盟對華啟動反補貼調查,是向外界發出的一個錯誤的貿易保護主義信號。
此前,無論是企業還是專家人士均指出,連續的“雙反”調查,將使我國銅版紙出口形勢雪上加霜。而出口產品回流國內,銅版紙供給過剩的程度也將進一步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