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省發布了《2009年山東省海洋環境質量公報》,2009年全省近岸海域環境質量總體尚好,主要以清潔、較清潔海域為主,未達到較清潔海域面積較上年有所減少,增養殖區環境質量略好于上年,綠潮災害較上年有所減弱,排污口污染物入海量減少,部分排污口鄰近海域、萊州灣生態環境略有好轉。但仍有85.9%的入海排污口超標排放污染物,赤潮發生次數增多,萊州灣濱海地區海水入侵和鹽漬化加重,海洋環境形勢依然較為嚴峻。
《公報》顯示,2009年,全省近岸海域海水環境質量總體狀況較2008年略有好轉,其中較清潔海域面積10300平方公里,輕度污染海域面積1840平方公里,中度和嚴重污染海域面積1680平方公里。
中度污染和嚴重污染區域主要分布在萊州灣西南部、膠州灣東北部和丁字灣附近海域。主要污染物依然是無機氮、活性磷酸鹽和石油類。
有85.9%的入海排污口超標排放污染物,赤潮發生次數增多,萊州灣濱海地區海水入侵和鹽漬化加重,海洋環境形勢依然較為嚴峻。
■8個重點排污口有7個超標排放
2009年監測陸源入海排污口78個,其中重點排污口8個,一般排污口70個。2009年重點排污口污水入海總量約15.5億噸,污染物入海總量約127.8萬噸,其中占首位的污染物為懸浮物,約114.8萬噸,占入海總量的89.8%,其次為化學需氧量,約11.8萬噸,占入海總量的9.23%。2009年監測的8個重點排污口中有7個超標排放,超標排放現象依然嚴重。
■70個一般排污口超標排放占85.7%
2009年一般排污口污水入海總量約10.2億噸,污染物入海總量約15.8萬噸。入海污染物主要為化學需氧量和懸浮物,分別為8.70萬噸和6.79萬噸,各占污染物入海總量的55.0%和43.0%;其余污染物為氨氮、總磷和石油類等。2009年監測的一般排污口中超標排放占85.7%,超標排放的情況依然嚴重。
■75%的海域生態環境質量差
工業和生活污水等大量污染物入海,給近岸海域尤其是排污口鄰近海域造成巨大環境壓力。在2009年監測的入海排污口鄰近海域中,75%的海域不能滿足海洋功能區要求,87.5%的海域水質為四類或劣四類;75%的海域生態環境質量等級為差和極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