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往往導致驕傲而驕傲又必然導致失敗
“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這是千古不變、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一般規律。在戰爭中,則體現為驕兵必敗。商場如戰場,做企業同樣需要戒驕戒躁,如履薄冰。因為自負和驕傲,是成功的大敵,必然導致失敗。
一個人在取得成功之后,特別是在取得巨大的成功之后,會更加自信,這是積極的一面,但同時往往會帶來“副作用”,會被勝利沖昏頭腦,變得盲目地自信即自負,變得主觀,不能冷靜、客觀地看待一件事情,企業家則常常以自己的判斷來代替市場需求,作出錯誤的決策,產生盲目擴張的沖動,從而將企業拖向失敗的深淵。
石家莊造紙廠的馬勝利,以承包率先敲響了中國城市改革的鐘聲,一時名聲大噪。他取得的小小的成功被新聞媒體放大,他被放大了的勝利沖昏了頭腦,他一口氣承包了遍布全國各地的100家造紙企業,擔任了100家企業的法人代表,成立中國馬勝利造紙企業集團,建立造紙行業的托拉斯。100家企業遍布全國各地,鞭長莫及,一年365天,即使坐飛機指揮,平均一個企業頂多能待3到5天,能解決什么問題?沒過多久,馬勝利承包的企業紛紛傳出承包失利的消息,馬勝利以“提前退休”的名義黯然出局,享受退休工人的待遇,每月拿200元工資,最終馬勝利造紙企業集團宣告破產。
牟其中因“倒飛機”而一夜成名之后,也是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放衛星”,“炸喜馬拉雅山”,“承包3000家國有企業”,“建立中美俄經濟大三角”等,以為自己什么都能干,結果一件事情都沒干好,以非法手段騙得銀行幾億元的貸款逾期未還,企業資不抵債,自己被以詐騙罪判處無期徒刑。
史玉柱因賣漢卡一舉成名,被樹為知識分子創富典范,受到地方和中央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成功之后的史玉柱,也是頭腦極度膨脹,進入房地產,誓要蓋“中國第一高樓”,進入醫藥保健行業,一下子推出100多種產品,要取代李嘉誠,當世界華人首富。結果,巨人轟然倒下,史玉柱負債3個億,不得不隱姓埋名,以求東山再起。
……
驕傲的表現之一是多元化和品牌延伸
企業成功之后最常犯的錯誤之一就是多元化和品牌延伸。多元化是向各個領域擴展,品牌延伸則是將成功的品牌延伸到各個領域。
一個人一且在某個領域取得了一點成績,常常會認為他對其他領域也擁有發言權,經常會對各個領域的問題發表一些自以為高明的見解。事實證明,這種自以為是的“高明見解”往往是錯誤的和外行的。魯迅先生曾經專門對這種做法提出過批評。
同樣,一家企業在某個領域取得成功之后,經常會誤認為在各個領域都能取得成功,從而走上多元化的道路。
一家企業如果尚沒有成為所在行業中的第一,它就根本沒有必要進行多元化,因為這個時候,與其多元化,不如在已有行業中做到第一或做得更強更大。
即使這家企業已經在所在行業做到了第一,但如果它不能在新的領域也做到數一數二,那也沒有必要進行多元化,不如鞏固它在已有行業中的地位,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你做到了一個行業中的第一,并不表明你已經占領了100%的市場份額,與其在新行業中小打小鬧,不如在原有行業精耕細作,做得更強更大。
此外,你只有在具備下列條件下才有必要考慮采取多元化:
(1)你的企業所在的產業已經是夕陽產業,發展前景脅茫,你的企業為了生存,也為了發展,不得不選擇更有發展前途的產業;
(2)你的企業所在的產業已處于嚴重飽和的過剩狀態,出現了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局面,且在短期內很難改變,繼續待在這個行業,企業將長期處于微利甚至無利狀態,只好另求生存空間;
(3)你在該行業不能發揮你的優勢,也就是說,你進入該行業本來就是一個錯誤,為了改正這一錯誤,你才有必要改行。
以上是進行多元化的必要條件,但能否進行多元化還取決于以下兩個充分條件:
(1)你的企業有開拓新產業所需的足夠的資金實力和人才儲備;
(2)你的企業在現有產業中的經營已經很成熟和穩定,企業管理也很到位,企業決策者有足夠的精力從事新行業的研究、開發與管理。
只有同時具備了上述充分和必要的條件,你的企業才有必要也才能進行多元化,除此之外的多元化不過是企業驕傲的一種表現形態而已,必將得不償失,甚至導致企業毀滅。
當然,這是就成熟的市場經濟而言的,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早期,市場經濟發育尚不成熟,整個中國經濟處于短缺經濟狀態,競爭水平還很低,在這種特殊的歷史條件下,一些多元化的企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或者說并沒有因多元化而導致毀滅,這是一種例外。現在,中國經濟已經日漸進入了成熟的市場經濟時代,多元化的弊端正逐步顯現了出來,即使是一些行業巨頭,在多元化的領域遭遇滑鐵盧的也已屢見不鮮。
很多中國企業家對多元化有一種執著的自信,除了中國改革開放早期多元化取得成功的事例之外,他們常常還拿GE的例子為證。殊不知,世界500強絕大多數不是以多元化制勝的,相反,在自己的天地里精耕細作才是它們百年不衰的秘密,GE是世界500強中多元化成功的唯一特例。不僅如此,GE不僅在自己的行業做到了第一,它還在其所涉足的所有多元化領域都做到了前三名,而將所有不能占前三名的項目全部砍掉。中國多元化的企業能做到這一點嗎?
品牌延伸也是驕傲的表現。當一個品牌獲得成功后,企業領導人就會想當然地認為,成功的品牌運用到其他產品上同樣會獲得成功,從而就會毫不猶豫地給其他產品也都用這一品牌,這就是品牌延伸。品牌延伸常常伴隨多元化而進行,當一家企業涉足多個領域時,很自然地會冠以同樣的名字,因為有很多顯而易見的理由支持它們這樣做,盡管這些理由似是而非。品牌延伸的另一種做法是與多元化相脫離的,在專業化的企業中,企業進入細分市場,推出多品類的產品時,企業也往往用已有的那個品牌,這也造成品牌延伸。與多元化一樣,品牌延伸也是企業驕傲的表現。關于品牌延伸導致怎樣的危害,我們在前面已講得很多了。
成功導致驕傲,驕傲導致失敗。
表現之二是內部人事紛爭和外部應酬應接不暇
企業成功之后驕傲的另一個表現規律是,陷于內部人事紛爭和外部應酬。所謂創業難,守業更難。因為在創業階段,“革命尚未成功”,公司還沒有賺到錢,沒什么好爭的,大家都朝著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賺錢——奮斗,內部人事紛爭的矛盾即使是有也容易被暫時掩蓋起來。一旦取得了成功,公司有了錢和“錢途”,大家就開始爭權奪利了,在為公司賺錢的過程中誰的功勞大?應該如何分自?由于每個人都容易過高地估計自身的功勞而過低地估計他人的功勞,因此很難做到真正的公平合理,爭執在所難免。成功之后,以前掩蓋起來的矛盾也會暴露出來。公司有了錢,一些人為了自己的私利也可能不擇手段,爭權奪利。凡此種種,使得企業陷于內部人事紛爭。
成功之后,企業領導人會變得官僚而脫離實際,作出主觀主義的決策,這也常常導致企業失敗。企業取得成功之后,企業領導人會有意無意地擺架子,習慣于通過聽取下屬匯報了解情況,通過開會布置工作,把大把時間耗費在過多的內部會議上。與此同時,外部的應酬活動也越來越多,各種各樣的頭銜紛至沓來,通過各種渠道找上門來的,方方面面需要照顧的、需要搞好的關系,接受記者的采訪,出席各種晚宴和活動等,應接不暇。根據一項調查,一家公司的總經理平均每周要花費18個小時參加各種“外部活動”,要花17個小時參加公司會議,并花6個小時為這些會議做準備,而公司總經理每周工作時間是61小時,他們只剩下20個小時可用于做其他事情,包括管理日常業務和深入實際。公司領導沒有時間了解基層和市場情況,從而導致決策主觀化,脫離實際。
當一個人、一個企業表現出傲慢時,正是失敗的征兆。為了避免失敗,在成功之后要時刻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謙虛謹慎的態度,如履薄冰,慎之又慎。
但永遠不失敗是不可能的。一旦面臨失敗,最重要的是要有坦誠面對失敗的勇氣,遵循敗中求勝的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