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在華泰紙業有限公司的露天堆放場上,數百噸五顏六色的各類廢紙被打包起來,整齊地碼成了幾人高的小山。工作人員吳鋒告訴記者,這些都是公司的儲備原料,每天,華泰紙業都要“吃掉”400余噸這樣的廢紙。
華泰紙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侍成華之前曾在江陰開辦過一家造紙企業,在有關部門的扶持下,到江蘇鹽城亭湖區創業之初,華泰紙業就選擇了走循環經濟的發展之路。
華泰紙業的生產原料主要以廢紙為主。據測算,每利用1噸廢紙,相當于節約3.3立方米木材、1.2噸標準煤、600度電、100噸水……侍成華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廢紙的回收價格為每噸1200元,成品的銷售價格則為每噸2700元。廢紙利用給企業帶來了節約投資、降低成本、減少污染、改善產品質量等諸多好處。
在過程用水上,華泰紙業不斷改進工藝流程,對造紙過程中生產的中水,加以回收循環使用,從過去噸紙用水80噸以上,降低到了噸紙用水40噸,節約了大量水資源。同時,華泰吸取了同行業的先進經驗,回收水中的懸浮物,降低了廢水的COD值,使廢水易于處理,便于回用,減少了排放。侍成華告訴記者,公司投入1000多萬元改造的污水處理系統目前正在加緊建設之中,通過對污水的生化、氧化處理,將進一步提高回用污水的水質,進而提高紙品品質。
近年來,華泰進行了廣泛的市場調查,并通過到相關院校和科研院所將專家教授請進來的辦法,對燃煤鍋爐進行技術改造,并購進了谷殼燃料鍋爐。如果以企業每天燒煤70噸計,年燒煤量則為24500噸,排放的二氧化硫可達到274.44噸。以前是廢棄物的谷殼現在成了鍋爐的主要燃料,既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又延長了產業鏈,增加了農民收入,還大大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
2008年,華泰紙業有限公司被評為“江蘇省循環經濟試點單位”,成為鹽城造紙行業的第一家,產品的原材料、能耗、水耗等各項指標在全國同行業中處于較高水平。經過幾年的良性循環發展,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產品主銷江浙滬等地。去年華泰實現銷售2億多元,創利稅2400萬元。今年前5個月,已經實現銷售1.2億元,創利稅12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