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紙巾點燃后,發現燃燒剩下的竟是黃色油狀物,這是記者對超市購得的紙巾所做的試驗。這一結果表明,大部分紙巾紙含有熒光劑和柔軟劑。據行業專家介紹,這些化學添加劑有可能對人體神經系統和血液系統造成損害。然而,這些對人體有害的化學添加劑,目前并沒有列入紙巾紙的質量檢測標準。因此,并沒有所謂“超標”之說,這使整個紙巾行業陷入一種標準缺失的困境
日前,廣州市消費者委員會公布了對廣州市場的47批次紙巾紙和33批次衛生紙樣品的檢測結果,顯示衛生紙的達標率為57.57%,而紙巾紙的達標率則為68.09%。在被抽檢的紙巾中,有5批紙巾紙不符合細菌菌落總數標準,有些企業超標甚至達到4.85倍。
這一組數字讓人憂心之余,日常用紙巾的安全性問題再次引起人們關注———造紙廠家對滑石粉、熒光增白劑,還有柔軟劑的無標準、無規則添加,可能給消費者健康造成隱患。
更令人擔心的,熒光增白劑以及對人體有害的柔軟劑,目前并沒有被列入餐巾紙、紙巾生產標準的質量檢測之中,所以企業即使大量添加了這些化學添加劑,據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董金獅介紹,也不能說是“超標”。
而對于這些對人體具有不利影響的化學添加劑,消費者在維權上更是無法可依。“目前來說困難很大”,董金獅也坦言,所以呼吁對于紙巾紙的國家標準進一步抬高門檻。
紙巾市場亂象多
紙巾紙是由植物纖維原料制成原紙后,經分切、折疊等加工成的一次性衛生用紙,產品形式主要有面巾紙、紙餐巾、紙手帕、紙香巾、盒巾紙等品種,廣泛用于飯店、餐桌、家庭等各種場所。
據悉,今年受原材料國際紙漿價格大幅上漲,去年國際紙漿價格為340美元/噸,而到了今年,國際紙漿價格達到了近1000美元/噸,一年飆漲了190%。目前廣州各大超市的紙巾紙和衛生紙全線上漲,最高漲幅20%。
記者走訪發現,北京超市的紙巾暫時尚未提價,一位超市負責人告訴《法治周末》記者,國際紙價確實上漲,之后可能會提價,但是漲幅多少現在還沒有確定。
超市里的紙巾種類繁多,記者看到紙巾紙的包裝上有的標識為100%純木漿,有的標識為100%原生木漿,有的直接標識為木漿,不一而同。
對于紙巾標識,董金獅向記者介紹,有些標識是不合國家規定的,國家規定餐巾紙要用原漿,包括原木漿和原草漿。標識原木漿意味著紙巾由木材直接制造,沒有摻雜二次回收利用的木漿,質量更安全;而純木漿則只能說明里面材質就是木漿,就可能含有二次回收利用的木漿。事實上,根據國家規定,含有二次回收紙的“純木漿”是不能用于餐巾紙等紙巾紙的生產的。
為了進一步檢驗紙巾的質量,記者隨機在超市選擇了兩種紙巾,分別是抽紙和小包裝紙巾,之后放在干凈的碟子上燃燒,結果全留下一層黏黏的黃油,而標識為100%原生木漿的抽紙所產生的黃油也相當明顯。
同樣,記者在市面收集了三家餐館的餐巾紙,其中包括兩家連鎖快餐店和一家普通小餐館的餐巾紙。燃燒過后全都留下黃色油狀物,外表上看最為粗糙的小餐館的餐巾紙黃油殘留最為嚴重。
燃燒產生的黃色殘留物,表明紙巾中應該含有熒光劑或者柔軟劑,董金獅聽到記者描述燃燒結果之后回答。
所謂熒光劑,就是一種可吸收光線或紫外線而反射藍白磷光的化學染料。日常生活中大量用于洗衣粉、清潔劑、紙張、熒光燈等,在工業、醫學中也被廣泛使用。
董金獅確定地告訴記者,增白劑對人體是有害的,容易對神經系統、血液系統產生損害,如果有傷口,用含熒光劑的紙巾擦嘴會血流不止甚至產生感染。而長期使用含有這類化學物質的紙巾,有可能導致人體病變致癌。
另據記者了解,醫學臨床實驗表明,熒光物質可以使細胞產生變異性,如對熒光劑接觸過量,毒性累積在肝臟或其他重要器官,就會成為潛在的致癌因素。
企業添加柔軟劑會讓紙巾的手感更好,但柔軟劑同樣對人體是有危害的,更嚴重的是有些紙巾的原料曾用氯氣漂白,對人體危害非常大。此外,為了增加回收廢紙制成的餐巾紙的均勻度,生產企業常添加滑石粉,如果餐巾紙中添加的滑石粉是工業級而非食用級的,也同樣會引起病變;如果用紙巾擦手時感受到掉渣或者有干澀的感覺,說明有滑石粉在紙巾里,董金獅詳細地向記者介紹。
為了更全面了解目前市面上眾多小餐館所用的餐巾紙來源,記者來到社區旁邊的一個批發市場,這里有多家供應餐巾紙、抽紙的店鋪。記者看到,很多在小餐館常見的用紙都可以在這里找到,有的餐巾紙用透明塑料包裝,沒有任何牌子名字,也更不知道是什么廠家生產的,僅售1元錢一包,據賣主說一包有100抽。而另一種印花的方形餐巾紙,記者看來也并不陌生,在各大排檔、燒烤店經常看到,餐巾紙的手感粗糙,擦手時往往殘留不少紙屑。當問及所用原料時,賣主直截了當回答“原木漿”。
據董金獅回憶,他曾和中央電視臺在2003年專門到河北保定一個縣里暗訪調查餐巾紙生產,調查完以后觸目驚心,這個縣里面有300多家造紙廠,原料主要是回收的廢紙,生產者自己都不知道生產的到底是餐巾紙還是衛生紙,加工者買過去之后如果裝到餐巾紙袋子里就是餐巾紙,裝到衛生紙袋子里就是衛生紙。當時政府對這些企業進行了嚴查,關掉了幾百家不合格企業。
“但是不合規范的餐巾紙又慢慢出現了,你看現在市面上仍然大量存在。”董金獅無奈地說。
無標準規范添加物
企業為了促進銷售可能選擇各種化學添加劑來增加紙巾美觀程度和手感,問題是對于紙巾中添加的熒光劑、柔軟劑的含量均沒有相關國家標準。
據記者了解,在目前衛生抽檢部門的市場檢測過程中,更多偏重檢測其中的微生物細菌含量是否超標,對熒光劑的檢測只限于標識承諾“不含熒光劑”。
因為紙巾或餐巾紙的相關國家產品標準并沒有禁止使用熒光劑和柔軟劑,對其使用的劑量大小更沒有明確規定,董金獅坦言,這是一個監管盲點。
但對熒光劑可以“致癌”這一點,董金獅表示確認無誤。
然而,截至目前,對紙巾里含多少熒光劑會致癌似乎還沒有定論。
北京市衛生監督所的相關人士此前在回答媒體詢問時就表示,對于已有專家提出的熒光劑致癌等說法,目前尚沒有確切的實驗可以證明,“紙巾里含多少熒光劑會致癌?使用這種紙巾多少次會致癌?都尚無定論。”
國家紙張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相關人士則更是表示,熒光劑的使用在紡織、造紙等領域非常普遍。
然而,據董金獅介紹,一般來說紙分為四類,第一類是食品用紙如紙杯;第二類是紙巾紙;其余兩類為擦手紙和衛生紙。與食品直接接觸的紙杯就有國家標準明確規定了其中熒光劑的含量。而對于紙巾中添加熒光劑是否也被納入標準,由于不和食品直接接觸,所以一直以來都存在爭議。但是人們平常用紙巾擦嘴、包食物都可能會導致有害物質進入人體。
在北京市律師協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主任邱寶昌看來,這體現了標準的缺失,但是應該“防患于未然”,尤其在涉及到消費者健康安全方面要傾向于制定“高標準”。
有消費者更是向記者表示出他們的擔心,因為熒光劑的危害是隱性、慢性的,是一個緩慢累積的過程,不會一下顯現出來,這時候消費者又怎么保護自己?
董金獅對此坦言,不要說熒光劑,包括別的指標超標,消費者去投訴維權也“相當困難”,證據是否可作為執法部門的依據,如何在公證處公證等等,都存在問題。
而根據目前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賠償標準,恐怕也沒有多少消費者會在一包紙巾上較勁。據了解,現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相關規定是雙倍賠償,法院也常常判決對受害人這樣賠償。
對于消費者平時消費價款并不高的產品時如何保護自己的權益,國家法官學院教授曹三明就建議要建立“懲罰性賠償”,懲罰性賠償在立法當中不再以成交價作為標準,讓不法經營者付出更大的代價。
然而,市場“不應該讓消費者成為專家,也不能讓消費者跑去識別這個產品合格不合格,本來應該是進入市場的產品都是合格的”,董金獅說,“但現在的現實是不正規的生產者太多,而政府的監管又不夠”,所以現在國家需要加強監管,企業更要自律。
一些業內人士擔憂,伴隨近一輪國際木漿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部分中小造紙廠可能會用低廉的木漿作為原料,而為了保證使用替代品以后的產品保持潔白和柔軟,大量熒光劑、滑石粉以及柔軟劑的使用,可能在所難免。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現在魔已經高了好幾丈了,道還上不去。”董金獅如此笑稱,相關國家標準更新得太慢了,那些不法生產者天天在想用什么辦法降低成本,而我們的監管者都不知道造假者在用什么手段生產。“我們的標準更新慢,如果按照老標準檢測的話,很多有毒有害產品甚至還是合格。”
對此,董金獅呼吁國家盡快提高檢驗標準,將熒光劑也納入紙巾紙通常的檢測范圍,政策、法規的建立是“企業走向合法生產的高速公路”,如果沒有這個路,有些企業想生產高標準的產品,但是可能卻因不好賣而放棄,關鍵是那些生產標準不高的企業也不能說他是不合格的,這樣整個行業水平只能在低位徘徊。(郭素凡 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