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9日,中國造紙協會與第一財經,以“綠色、承諾、發展”為主題,在南京舉辦了“低碳時代的紙業路徑——中國紙業可持續發展論壇2010”。本次論壇由造紙行業的龍頭企業APP(中國)全力承辦,并得到玖龍紙業和華泰紙業等其他行業領先公司的支持。論壇主要探討了步入后工業時代的中國造紙業,如何在新的“低碳時代”來臨之時實現“綠色轉型”。
在當今面臨氣候變化挑戰的背景下,就如何實現造紙業的低碳化發展,會上,來自國家發改委、行業協會、企業、以及NGO的代表和專家,紛紛從自己的角度,為國家政策提出了參考意見,也對造紙行業的低碳之路提出建議。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造紙工業在傳承和發揚中國古代造紙術的基礎上,緊跟技術潮流,堅持改革、創新,走出了一條超常規發展的路子,2008年,中國紙和紙板的產量已經躍居世界首位,成為一個重要的基礎產業。
2009年,中國造紙工業已走過了輝煌60年歷程,“綠色紙業”成為新的發展戰略目標。APP、華泰、九龍等33家國內知名企業率先意識到,必須實現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和清潔生產實踐,明確提出了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科技創新型的戰略發展目標,“循環發展、低碳發展、低碳生產”將是綠色紙業的三個最重要的基石。
中國造紙工業正進入調質量、上水平的發展階段,這一發展階段也應該是紙業發展的重要轉型期,在這個轉型期中如何解決紙業面臨的資源約束增強、環保壓力加大、結構環保等難題,如何迎接環境的挑戰是面臨的重大問題。
中國紙業可持續發展論壇2010,正是基于此誠邀有關領導和專家,圍繞低碳時代的紙業路徑,共商紙業發展大計,研究紙業發展方式,創新發展模式,堅持綠色發展,進一步推動林紙一體化建設,一定會對我國紙業的發展起到積極重要的作用。
同時,中國紙業也借這次論壇做出莊嚴的承諾,堅持綠色發展,堅持低碳發展,使紙業真正成為造福社會、造福人民的綠色產業!
中國綠時代與新造紙文明
今天,“很沉重”可能是這個時代最顯著的特點。
人類社會將近200年的工業文明當中,我們沒有充分的意識到自己的生產活動,給這個地球帶來的一些極端危害,也沒有顧及到能源的過度消耗,從而導致了今天全球的變暖。
人類的一些活動,也帶來了很多災難性的后果,比如全球海平面的上升,極端天氣頻繁的發生,長江上游以及其他地區的大面積的洪澇災害,以及今年春天百年一遇的干旱,所以我們講要綠色和低碳。
但是,人們也是充滿著智慧,目前在全球范圍之內經濟正在進行一場變革,這就是低碳變革。
這需要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擺脫人類經濟對于化石能源的依賴,還有就是實現向低碳經濟的轉變,這兩者缺一不可。
人類歷史上排的主要有兩個來源,有三分之二的是因為能源的生產和使用,還有三分之一是因為人類的毀林、土地利用不合理。
在這種情況下,低碳經濟雖然聽起來是非常好的一種愿望,但是在真正執行起來的時候是非常艱難的,付出的代價也是非常大的。
但如果沒有一場根本的變革,沒有一場顛覆性的變革,人類是沒有希望的。
在這種大的背景下,全球也出現了一種稍微積極的趨勢:第一,越來越多的國家、政府在出臺政策,方向非常的明確,要節能減排,要保護環境。通過明確的政策的導向,通過政策、法律的手段,積極的在推動社會經濟的轉型。
第二個方面是企業,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大的發展趨勢,尤其是看到了政府越來越明確的政策的方向,就開始采取行動。
不過,如果這個變革描述成一個航行的話,我們還只是剛剛啟航。
現在的時代相對是比較亂的,不同的國家、地區,以及不同的行業,大家走的路徑不盡相同,起點不同,能力也不同。
但也就是在這個亂的時代當中,需要有理想、有思想、有頭腦、有競爭力,這是最關鍵的時刻。
由于在這種大的國際國內的背景之下,社會發展的狀況當中,風險太大,矛盾太多,而且發生的頻率和程度加劇,如果你不把握好的話,你的風險越來越大。
但在風險極大的時候,也是可以出英雄的時候。我們需要領先型的企業,引領這個未來市場的方向。
今天的企業不是孤立的,除了自己要做好,一定要善于影響政府的決策過程,和政府一起設立未來的市場標準,同時在這個過程當中引領行業,引領大家一起往前走!這個是需要出英雄的時代!
新生態文明與中國路徑
工業文明,給人類帶來了一系列的方便和舒適。比如造紙,過去蔡倫造紙的時候,紙是相當貴的,比如竹簡、金箔等,即使最便宜的紙也是貴族用的,現在好了紙幣那么的便宜,這是工業文明帶來的技術發展。
但是我們記住一點,所有的工業文明的技術,都是雙刃劍,都有好的一面,同時也帶來壞的一面。技術進步的同時,也帶來了破壞的力量。比如造紙,過去砍林子,現在開始種樹了,我們不需要砍森林做紙漿,而是通過人工林造紙,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但是,過去一家一戶小的造紙廠不會造成生態災難,現在大面積的造林子了,需要幾千公頃、幾萬公頃的時候,我們就要考慮如何保證生物多樣性的問題,這就是工業文明帶來的沖突。
工業文明和生態文明最大的沖突,就是工業化的生產必須要規模化。規模化帶來一系列的生態問題,過度工業化要求一致性,帶來一些大規模化的東西,這些東西就容易帶來生態災難。所有的行業都是這樣的。
比如,BP在前兩三個月海底鉆井平臺的事故,造成了墨西哥灣的災難。這是大工業文明必然的結果,是工業化大生產帶來的必然的問題,并不是BP管理不好,CEO出了問題。在生活過程當中,出現事故是一個必然的過程,是不可能不發生的。
生態文明對全球、全人類來說,甚至大自然都是一樣的,不去尊重自然、不去敬畏自然可能就會帶來各種各樣的問題。30年前、甚至40年前的時候,我們崇尚戰天斗地,后來發現人其實就是大自然的部分。我們不可能超越大自然,也不可能戰勝大自然,所以反過頭來重新回歸,如何走到現在的新文明時代。
發展我們的紙業,能不能將眼光更遠一些,我們可以善用資源,實現我們的低碳發展,盡可能給我們子孫后代留下更好的狀況,甚至盡可能地少影響一點。
現代造紙的特征及技術支撐
通過“十一·五”的建設,中國的造紙產業低碳和綠色化已經初見成效,但是由于造紙工業產業鏈比較長,涉及面廣,同時又是一個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行業,因此要徹底的或者完全的實現中國的現代化造紙還有一段路要走。
造紙產業要實現低碳化的綠色轉型,首先要發展關鍵的支撐技術:
第一,林紙一體化技術。按照中國造紙業的發展估計,到2015年紙和紙板的產量已經能夠達到1億噸,需要達到1400萬噸左右,那么造成這些產量,我們的原料從何而來?
高得率紙漿技術,是林紙一體化中最核心的支撐技術。針對原材料的制約,以及社會對低碳經濟發展的要求,造紙工業大力發展林紙一體化技術,并且深入研究高得率紙漿這個技術。
第二,根據中國的國情,在今后一段時間里面,非木材纖維材料仍然占有一定的比例。從清潔生產來說,非木材原料能不能實現清潔生產,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我國造紙工業的清潔生產水平。
通過對目木材纖維的堿法紙漿工藝進行的革新,行業內實現了一種秸稈紙漿新技術,并且以循環理念為指導,充分利用各種原材料,實現一草多產的循環產業鏈。
但是由于非木材紙漿廢液在特性上有很大的區別,比如濃縮時候的廢油更高,可以科技人員又再研究一些新的方法,比如有機溶劑紙漿,在植物纖維資源高效循環利用方面,圍繞造紙原料結構性障礙,針對三種主要原料廢紙、廢木材和速生材一些自有的品質缺陷,開發資源利用率高、產品性能提升的一些低消耗、告質化的實用關鍵技術。
還有,就是紙產品的綠色化和功能化技術。在保障紙張產品質量的前提下,追求纖維原料盡可能的少用;還有許多文化用紙,可以從技術上添加一些配加廢紙上的原料,這樣大大節約了植物纖維原料。
最后,使用技術是生物技術。制漿造紙過程中把生物技術引進來,肯定是未來中國以及世界造紙走低碳和綠色方面的重要方向。
未來的造紙生產企業中對于生物技術的研究一定會成為一個熱點,從目前來看整個技術還不是很完善,真正達到使用技術的還不是很多,除了在廢水處理中、漂白中實現了產業化,未來的這個技術可以涵蓋整個制漿造紙全過程中,比如生物紙漿、生物漂白、生物脫墨等等。
發展低碳經濟,科技創新是關鍵是根本,作為一個傳統產業,只有不斷的技術進步才能保持與低碳經濟同步,并從中獲得巨大的收益。
造紙產業低碳和綠色發展,需要全行業攜手努力,更需要得到全社會的大力支持!
發展綠色紙業的機遇與挑戰
造紙業是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基礎產業,具有關聯度比較強,市場容量比較大的特點,上下游關聯度包含林業、農業、化工、印刷、包裝、機械制造、交通運輸等等,是國民經濟運行不可或缺的重要行業。
但從現在面臨的形勢來看,過去支撐造紙工業高速發展的模式,現在正面臨著資源和環境的嚴峻挑戰和考驗,如果要實現我們造紙工業在滿足市場和滿足供給,還要得到發展的戰略目標的情況下,我們行業必須要堅持一條,就是用減量化和資源的再利用的原則,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我們的質量,通過節能減排降耗,通過清潔生產,創造最大的經濟效益,同時實現與環境、社會的協調發展。
從“十二·五”的發展情況來看,造紙工業已經進入重要的轉型期,也是行業發展的關鍵時期。整個行業通過節能降耗、減排,通過清潔生產,以最少的資源消耗創造最大的社會效益,來實現行業、產業與環境、社會的協調發展。
造紙行業具有典型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特點,完全可以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以及污染物低排放。要發展綠色資源和低碳目標,造紙行業第一要大力推進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努力實現生產的全過程吸納碳量和企業排出的量的減少。
第二,要推進節能降耗工作,著力提高化學品和生物制能源的利用。制漿造紙企業不僅僅是制漿造紙的生產廠,還是生物紙能源的生產廠,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第三,減少資源的消耗。重點要做的就是加大廢紙的回收力度,做到應收盡收。廢紙作為一種資源來看待。
第四,大力采用節水新工藝和水平,降低單位產品的消耗,并且逐步完善現在的水循環技術,提高利用率。
第五,我們生產過程當中的廢物如何作為一種材料來利用,這個包括廢物的回收和資源的再利用的問題。
林漿紙一體化的“綠色”實踐
造紙,是一個關乎國際民生的不可獲缺的行業。如何破解這個行業的發展難題,早在20年之前,就已經有中國造紙行業的轉型升級指明了方向,這就是綠色、循環的道路。
APP(中國),是率先實現綠色創新的企業之一,努力踐行“綠色造紙”的理念,通過科技創新、節能減排推動中國造紙行業健康長遠有序可持續的發展。
APP(中國)本著植樹造林、造福自然、制漿造紙、造福人類的理念,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就將林漿紙一體化的理念帶入了中國,從植樹造林到環保制漿,然后生產出優質的紙品,APP已經形成了一個協調發展綠色大循環。
自進入中國以來,APP到目前為止營造了將近500萬畝的森林,分布在海南、廣東、廣西等省,通過營造豐產林,不僅解決了原料的問題,同時為增加森林的覆蓋率作出了很大的貢獻。生產一個漢堡包釋放的二氧化碳的量是3.1公斤,也就是說APP(中國)營造的速生豐產林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5.7億個漢堡包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另外,造紙最主要的原料是一些漿和一些化學品,在這個過程當中需要大量的水,通過水將漿料把纖維分解、懸浮,因為要造紙就需要大量的水,通常漿料的濃度是1%左右,每一噸的漿就要加99%的水。APP(中國)旗下的金東紙業在造紙過程中,水是封閉循環的。處理完的水,金東完全可以排放,但是我們將這部分的水進行了再次的利用。
再比如,造紙廠需要大量的熱源,就有自備電廠,這樣就會產生二氧化碳,金東紙業把產生的二氧化碳進行了循環利用,進行回收清晰,制造碳酸鈣,這是造紙過程當中重要的輔料。此外還有很多在循環經濟上的案例,比如廢水處理的核心污泥再利用,金東把污泥用于鍋爐燃燒,在產生熱能同時又有脫硫的作用,這是一個環保效應。在循環經濟方面,APP(中國)以及金東紙業是不遺余力的。
此外,企業要做到低碳,首先要進行自我評估,APP(中國)是率先遵循國際領先的標準完成產品碳估計標準的中國造紙企業。而在技術創新方面,APP投入資源利用、替代能源的利用、環保產品的設計,來達到低碳經濟的目標;目前已經投資將近五千萬元建設一條日處理量一萬噸的回用裝置,可以減少COD排放量100噸,金東還巧妙地把這些回收來的清水應用于自備廠鍋爐。
金東還充分利用了余熱,在自備電廠裝備鍋爐出口余熱利用系統,在已有水處理裝置上余熱系統,這兩個系統每年就能節約兩萬噸的標煤。
APP(中國)一直相信只有污染的企業,沒有污染的行業。中國造紙業只要走林漿紙一體化的模式,就一定會走向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只有綠色造紙才能改變地球的氣侯,只有綠色造紙才能緩解環境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