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滿城縣造紙企業集中區——大冊營鎮,昔日上空一條條“黑龍”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日夜運轉的污水處理廠和一個個花園式生活小區……今非昔比的變化源于該縣對造紙行業的綜合整治。
“瘦身”
滿城縣是全國最大的生活用紙生產基地之一,歷經20多年的發展,縣內各類造紙企業達到204家,生產的紙巾、衛生紙等行銷各地,紅火時占據著全國衛生紙1/3的市場份額。
雖曾輝煌,但原始積累模式的結果卻令滿城的決策者不安:缺少龍頭、資源浪費、污染嚴重。特別是白洋淀污染事件發生后,該縣縣委、縣政府決定鐵腕治污,力促造紙行業調整轉型,上檔升級。
首先,滿城縣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決心,進行行業“瘦身”。將年創造3000多萬元稅收的造紙企業全部關停整頓,靠嚴格標準驗收一批、完善工藝整改重組一批、依據政策砍掉一批,提高企業準入門檻。
經過治理,全縣造紙企業由204家減少至94家,110家工藝簡單、產能落后的造紙廠被擋在環保大門之外,紙機數量由558臺降到346臺。到年底,年生產能力1萬噸以下的衛生紙生產企業和5萬噸以下的板紙企業將被全部叫停。
“治污”
在“瘦身”的同時,滿城對現有企業實施“一廠一管、集中監測”的管理模式,將造紙企業集中的大冊營造紙工業區劃片,每片8-10家企業設一個集中監測站,每家企業只設一根排水管引入監測站,對重要污染指標在線全程監控,出廠污水經監測后,進入大冊營水處理公司集中處理,企業每噸只需交0.8元污水處理費。
同時,該縣在省內率先出臺《滿城縣造紙企業污染物排污權交易辦法》,掛牌成立了全省首個排污權儲備交易中心,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全部通過交易中心進行轉讓,徹底堵死企業偷排偷放漏洞。截至目前,該縣投入資金1.6億元治理造紙行業污染,安裝IC卡智能水表96塊,新上污水處理設施、煙塵處理設施200余套,水循環利用率達80%。
“扶壯”
為力促傳統企業上檔升級,該縣大力扶持一批實力雄厚的造紙企業做大做強。他們整合縣內各部門資源,為企業提供土地、稅收、行政性收費等全方位優惠支持。并多次組織帶領造紙企業廠長、經理到浙江等地參觀考察,開闊視野。同時,堅持名牌引路,發揮“小寶貝”、“火炬”等5個省著名商標的品牌效應,搶占生活用紙高端市場。計劃5年內,滿城造紙聯合上市,最終建成清潔節能的現代北方造紙之都。
對關停企業,滿城縣委、縣政府積極幫助其另謀出路。截至目前,全縣被關停的110家造紙企業中,58家轉向紙制品深加工,44家企業完全改行并重獲新生。
在此基礎上,該縣著眼長遠發展,在造紙企業集中地——大冊營鎮規劃了7平方公里的紙業園區,建成后,能使全縣造紙企業集中入園管理。
治理后的滿城造紙業企業減少了,紙機數量降低了,但對縣財政的貢獻度卻不降反增,整個行業上繳稅金由治理前的每年3314萬元漲到去年的3406萬元,多出近百萬元。全國聞名的“滿城造紙”正沖出污染重、能耗高的籬墻,向清潔節能的現代北方造紙之都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