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真正實現無污染
又是一個無污染制漿新技術的調研!中國制漿造紙研究院院長曹春昱已經記不清是第幾次收到這樣的邀請了。他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從專業角度來看大多數技術并不可行,其中甚至不乏違背科學常識的“所謂創新”。
為達到減少污染的目的,近年來無污染制漿技術成為行業內外關注的焦點。來自各方的力量都在試圖通過升級換代的新技術解決制漿產生污染的問題,希望制漿過程不產生廢液或減少廢液發生量。但從曹春昱掌握的情況看來,“目前沒有任何一種新技術被充分證明是成熟的、可商業化運行的”。
打開百度搜索“無污染制漿技術”,可以找到約30萬個相關網頁,超聲波制漿、生物技術制漿、自偶氧化清潔制漿、一步法清潔制漿、有機溶劑法制漿等等。
曹春昱說,有些技術,如溶劑制漿、生物制漿等在技術上雖然可行,但存在運行效率、質量和成本的劣勢,在經濟上并不具有可行性,這樣的技術也不具有推廣價值。
多位接受科技日報采訪的業內專家均表示,“無污染制漿”是終極目標,從現在國內外的技術情況來看,生產過程不可能真正實現無污染。目前造紙行業需要的是能夠實現清潔生產達標排放的實用技術。
多次的調研活動給曹春昱的感覺是,大多數“無污染制漿技術”并未達到所宣傳的效果,還有一少部分只是在炒概念,做一些迎合政策的有“水分”的宣傳。
在減排壓力下,一些無路可走的中小企業和想投資有潛力技術的企業都對“無污染制漿技術”充滿期待,但專家建議應充分考慮新技術的風險,不可盲目相信。
實際上是污染物轉移
“一些企業將制漿廢渣或污泥經處理后作為填料回用于紙板,這樣的技術確實減少了該企業污染排放,但從全局來看,這類技術有害無益!”近日召開的中國科協第41期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上,多位專家對目前一些造紙廠污水等廢物循環利用產品帶走污染的做法提出質疑。
南京林業大學教授李忠正介紹說,目前在制漿污染治理中,有人為了追求所謂的“零排放”,創新出“清潔制漿新技術”:采用污水等循環利用的方法降低水耗和排放。他認為在制漿過程中,必然要產生一些可以融于水的物質,如果在系統當中無限循環、無限積累,最后必然造成污染。
中國輕工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曹振雷肯定了上述觀點!叭绻阏娴牟慌盼郏赡苌嫦游廴疚镛D移,用污水造紙,必然把污染物帶到產品中,而產品帶走污染物會對環境造成更大的危害,還不如把污水治理了!
“如果用這種紙生產的包裝箱裝水果,淋雨后,其中的化學需氧量溶解,會不會給人體造成傷害?”有專家提出疑問。據了解,目前使用此類技術生產的瓦楞原紙(用于紙箱內芯)、紙板等產品,都能夠滿足紙類產品質量標準,但是否符合衛生標準,則沒有部門對其進行檢驗。
曹春昱則從另一個角度闡釋了污染物造紙技術的危害:這樣的技術確實能夠減少制造過程廢棄物污染排放,“但我國有60%多廢紙被回收再利用,循環再生是造紙行業的優勢,上述技術只考慮了本企業的減排數值,其產品還能很好回用嗎?這必然增加回用這些廢紙的下一個企業的生產成本。從全局出發,這類技術對社會和整個行業都是有害無益”。
他認為,清潔制漿的目標是減少產品制造和使用全過程對環境的影響,因此應當用全局觀念衡量新技術的價值,才能滿足行業和政策的宏觀要求。這指的是不僅要考慮技術使用環節對污染減排的結果,還應該考慮其產品生命周期內的綜合減排效應。
用廢水造紙,到底能通過產品帶走多少污染物呢?中國中輕國際工程有限公司教授級高工黃祖壬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算了這樣一筆賬:用含有化學需氧量濃度達2000毫克/立升的廢水制造瓦楞原紙,生產1噸瓦楞原紙只能帶走2千克化學需氧量,“這與制漿產生的化學需氧量相比可以說是非常小的數”。在他看來,即使用了這些技術把廢水用來造紙,循環利用的確可以減少用水量,但大量的污染物仍然在系統中循環積累。希望讓產品帶走污染物,那也是杯水車薪,對減排實際上也是無濟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