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紙房子外景

紙房子歷經風雨,外墻壁有些剝落

內部家具全部用報紙“粘制”
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工程師和發明家艾利斯·斯坦曼為了驗證一下報紙的絕緣性,從1922年開始利用鄰居和朋友捐贈的廢報紙建造一座紙房子。這座紙建筑除了外墻是用報紙砌的,就連室內的家具也全是用報紙粘在一起制作的。經過88年的風吹雨打,房子最外層的報紙有些剝落,但是它依然像最初一樣堅固。如今“紙房子”已經成為一個提倡環保生活理念的建筑奇跡和當地地標式的旅游景點。
據報道,美國馬薩諸塞州工程師和發明家艾利斯·斯坦曼是位瑞典移民,早年曾經發明過一種制造回形針的機器。由于平時經常與紙張打交道,于是他突發奇想——可否利用紙張打造一座房子呢?從1922年起,斯坦曼開始大膽嘗試用廢舊報紙建筑房子。起先他只是做著玩的,想試驗一下報紙的絕緣性,沒想到從此竟一發不可收拾。
兩年之后,最初的小紙屋漸漸發展成一座頗具規模的“紙別墅”。乍一看,這座特殊的建筑與普通的木屋并無區別,木制的框架、地板和天花板。可是仔細一瞧,它的所有墻體竟然是由一張又一張的廢報紙逐層壓制而成,足足有1英寸(2.54厘米)厚。為了防止雨水滲漏,斯坦曼又特意在最外面涂了一層防水亮光漆。
冬暖夏涼成“避暑山莊”
更令人稱奇的是,這座絕無僅有的紙建筑除了墻體之外,就連室內家具也全是用報紙做的,而且件件堅固耐用無比。他用面粉、水和蘋果皮自制了一種粘合劑,再用這種粘合劑把報紙卷粘在一起,制成了桌子、椅子、燈架,甚至還有一架鋼琴。斯坦曼稱他不需要花多少錢就能夠得到足夠的建筑原料,因為街坊四鄰、親朋都愿意把家中不要的廢舊報紙白送給他蓋房子。
紙房子于1924年全部竣工后,斯坦曼愛不釋手,在里面前后居住了6年,直到1930年。由于紙房子冬暖夏涼,它儼然成了斯坦曼的避暑山莊。
造紙房只因“痛恨浪費”
斯坦曼去世之后,紙房子傳到了他的后人手中,目前由他的侄孫女埃德娜·比尤多因負責監管。據埃德娜介紹:“事實上,我猜想他(斯坦曼)當初曾想用護墻板覆蓋墻面的,但是最終并沒有這樣做。也許這是因為他好奇的天性,他想看不用護墻板,紙墻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當被問及斯坦曼最早是如何萌生建造紙房子的念頭時,埃德娜坦言:“其實我也不太清楚,也許他非常節儉吧。廢報紙非常廉價,而且每個人都愿意捐贈給他。”然而實際上,斯坦曼生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經表示:“我一直痛恨人們在看了幾分鐘報紙后便將它們扔掉的浪費行為。”
屹立88年不倒成景點
難能可貴的是,斯坦曼當年在利用廢報紙這種可循環材料建房時,許多諸如“低碳環保”、“可回收垃圾”之類的時髦詞匯壓根還沒發明出來。經過近一個世紀的風吹雨打,紙房子最外層的報紙雖然有些剝落,但是它的內部依然像最初一樣堅固。如今88年過去了,這座獨一無二的紙建筑依然屹立不倒,成為一個建筑奇跡和環保生活理念的象征,甚至成為當地一處著名的旅游景點。
據新華社電 美國研究人員19日利用逾百個大型風扇模擬制造“颶風”,以測試兩棟房屋抗災能力。結果顯示,按照現行安全標準所造房屋在幾分鐘內坍塌,而按照更高標準所建房屋未受結構性損傷。
美國多家保險商聯手在南卡羅來納州里奇堡設立“建筑安全保險中心”,以研發如何提高建筑物經受自然災害的能力。這家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超過100個大型風扇,模擬制造3場“颶風”,最大風力分別為每小時160公里或更高。
前兩場“颶風”各自持續不超過10分鐘,而兩棟房屋均未受損傷。第三場測試中,研究人員打開房屋前門,結果那棟依照普通標準建筑的房屋屋頂、墻板等嚴重受損,不到10分鐘便坍塌。據悉,那棟沒有坍塌的房屋建造成本比坍塌房屋多大約5000美元。建筑安全保險中心總工程師賴因霍爾德說,除非設有硬性規定或房屋所有者提出特別要求,否則建造商通常不會按照更高標準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