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云紙業”高效節能七層瓦楞紙板生產線項目正在建設中
造紙行業新的國家排放標準不僅是為污染排放控制把關,也是為造紙行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涉足造紙行業的企業家只有勇敢地承擔起責任,最短時間內完成企業自身定位,以最快的速度整合資源、加大技改、調整結構,才能在這場生與死的產業變革中找到企業生存發展的空間。
造紙業是嵊州市仙巖鎮最具傳統優勢的特色產業,眼下正經受著節能減排的嚴峻考驗。
8月5日,工信部公布全國18個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的2087家企業名單,“西鮑第五紙業”赫然在列。8月15日起,仙巖鎮的“宇豐紙業”停產檢修。作為一家高能耗企業,“宇豐紙業”被列入全省控制用電企業名單……
事實上,不僅僅是國家產業政策導向的影響,仙巖造紙業發展之初的種種先天不足,包括土地資源、股權結構等問題的影響,使仙巖造紙業陷入重圍。仙巖鎮分管工業的副鎮長葛迪良在一份《仙巖鎮造紙企業的現狀及對策》調研報告里提出“面對國際國內的市場競爭壓力和國家產業政策及環保政策的影響,仙巖的造紙業已到了是獲得生機,還是若干年后銷聲匿跡”的關鍵時刻,造紙產業轉型升級已刻不容緩。
做好加減法
作為造紙企業集中地區,仙巖鎮的造紙業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由原來單一的西鮑造紙集體企業,逐漸發展到擁有8家規模以上股份制企業的產業規模,其中超億元企業1家,也形成了以西鮑、王樹村為主的特色塊狀經濟。2009年,仙巖鎮造紙行業的工業產值達到2.3億元。
近些年,國家對造紙行業的產業政策不斷收緊,造紙行業新的國家排放標準,將許多造紙企業推到了風口浪尖。淘汰落后產能做減法,提升產業層次做加法,在取和舍之間,一場形勢倒逼、政府推動、企業主動的產業升級熱潮在仙巖上演。
葛迪良說,仙巖鎮首先明確了造紙業低小散、不利于市場競爭的自身定位,重點抓好企業內部整合,引導企業走“小而精”道路。仙巖鎮目前已淘汰了第六紙業、圣億紙業、第七紙業等企業以廢紙為原料、年產1萬噸以下的高能耗、高污染、低產出的3條造紙生產線。
如果說淘汰落后產能是仙巖造紙業推進轉型升級的“減法”,那么,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延伸產業鏈則是仙巖造紙業推進轉型升級的“加法”。
嵊州市白云紙業有限公司年產1.5億平方米的高效節能七層瓦楞紙板技改項目正在建設之中,首條生產線預計下月底可建成投產。“白云紙業”總經理鮑曉暉介紹說,投產后,公司將實現從原來單純生產原料紙向生產紙箱成品的跨越。
西鮑第一紙業面對國家對高污染、高排放行業的宏觀調整,進行了企業重組,成立新的企業益鼎紙業,并調優產品結構,引進了2條“3200”高強瓦楞紙生產線和煙花引線紙、印花紙、護角紙等特種紙生產。
在產業提升的突圍戰中,仙巖鎮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只要能促進節能減排的,哪怕是再小的事我們都會引導企業去做。”仙巖鎮相關負責人說。在鎮黨委政府的因勢利導下,全鎮所有造紙廠的動力電機全部更換成了變頻電機,采用烘缸冷凝水和節能疏水器,加裝汽水、排污水熱交換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節能生產已在當地造紙企業中形成共識。西鮑第五紙業淘汰了供熱的15噸級鍋爐,建成35噸級角管式鍋爐,熱效率提高3.5%以上。白云紙業則投資50萬元,將公司的2臺鍋爐改造成了垃圾焚燒鍋爐,通過廢品和垃圾作為燃料,鍋爐每天可節省用煤量10噸。
走聯合之路
《仙巖鎮造紙企業的現狀及對策》提出了造紙業走聯合之路的發展設想,報告認為,走聯合之路是應對國家產業政策調整,提高自身競爭力的必由之路。
走聯合之路的第一步是成立廢紙采購聯合體或廢紙回收公司。由西鮑實業公司牽頭,各分廠和其他造紙企業共同出資組建。廢紙收購實行統一采購、統一分類,再根據各分廠生產需要調劑供應。成立聯合體后,不僅可以解決各企業之間在廢紙收購環節的互相抬價問題,還可以充分利用各分廠的場地空間,緩解土地資源的制約問題。
在成立廢紙回收公司的基礎上,成立統一的銷售公司,造紙的所有工序由各專業小廠鏈條式生產完成,然后由銷售公司統一開票銷售。
仙巖鎮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走聯合之路,還包括針對當前仙巖造紙業產品和服務對象的同質化現狀,實行市場細分。可以組建仙巖紙業集團公司,將仙巖所有造紙企業改組成集團公司的獨立全資子公司,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走聯合之路是一個漸進過程,這里既有思想觀念上的問題,又有在實施過程中的技術操作問題,包括有關政策處理和利益格局的調整問題。”這位負責人說,目前,仙巖鎮正在完善造紙業配套設施上做文章。
今年8月,仙巖鎮啟動了總投資達1200萬元污水接入工程,該工程主要是收集沿線8家造紙企業的生產污水,規劃統一建造泵站,然后通過管網,沿104國道納入到污水處理廠,集中統一處理后實現達標排放。項目完成后,仙巖造紙業將形成自行處理、集中處理、統一納管三種治理方法,污水處理更為科學,基本實現污水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