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以來,我省獲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科技成果,為我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源頭支撐。
科技成果支撐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通過湘潭電機“2兆瓦及以上風力發電機組和關鍵部件研制及產業化”、株洲南車電機“2兆瓦永磁同步風力發電機”等科技成果的產業化,我省在風力發電整機及關鍵零部件研發、產業化示范上都取得巨大進展,形成了湘潭、株洲兩大風電裝備產業集群。2010年,國內首臺5兆瓦永磁直驅海上風力發電機在湘潭電機下線,標志著我省在大型風電裝備制造領域躋身世界前列。
科技成果推進了傳統優勢產業改造升級。“安全環保煙花爆竹材料與綜合燃放技術”解決了煙花爆竹生產和燃放的安全、環保問題,促進了我省煙花爆竹產業可持續發展,如瀏陽市煙花爆竹產業在科技支撐下產值逐年增長,2009年產值突破百億元。瀏陽市東信煙花集團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依托科技成果產業化,先后承擔了北京奧運會、新中國成立60周年天安門慶典、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等重大活動的煙火燃放任務。“柑橘生物酶法去皮和脫囊技術”科技成果助推世界首條柑橘酶法脫囊衣生產線在湖南誕生,較傳統的酸酶脫囊衣工藝,每噸產品可減少酸堿廢水約40噸。科技成果在熙可、匯源、佳美、喜陽、辣妹子等10多家企業推廣應用后,新增產值30多億元,出口創匯2億多美元,安置農村勞動力4萬多人,帶動農民增收20多億元。
科技成果加速了“兩型社會”建設進程。“廢舊冰箱無害化處理及資源回收技術及設備”、“城市生活垃圾的資源化處理技術”等研制成功,提升了我國城市生活垃圾與電子廢物綜合利用能力。“重金屬冶煉廢水生物處理技術與制劑”、“造紙廢水深度處理關鍵技術”等成果的推廣示范,有力提高了我省甚至全國工業廢水處理技術的水平。泰格林紙集團湖南沅江紙業等企業的廢水經處理后,均優于國家最新造紙廢水排放標準規定的指標,并使企業減少農賠資金280萬元,社會、生態與經濟效益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