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浙江省富陽市造紙行業協會因組織經營者達成白板紙價格壟斷協議,被價格主管部門處以50萬元罰款。媒體稱之為“針對價格壟斷的新年第一罰”。政府部門重拳治理包裝用紙價格壟斷問題,這對近年來飽受紙價上漲之苦的紙包裝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近3年來,包裝用紙的無序漲價使紙包裝企業面臨微利甚至虧損的困境。如何從行業內部應對紙價上漲問題?1月8日,在湖北京山召開的全國紙包裝行業工作會議上,業內人士提出了3點建議及做法:第一,通過設立行業準入門檻解決產能過剩問題;第二,通過技術創新降低成本;第三,建立紙張集中采購平臺降低成本。
設立行業準入門檻
談起紙價上漲問題,中國包裝聯合會紙制品包裝委員會秘書長劉壽生深有感觸。他說:“近幾年來包裝用紙無序漲價,我們紙委會做了不少工作,2010年我們把60%的精力都花在應對紙價上漲這塊兒。我們向國家發改委等有關部門反映這個問題,專門召開會議分析問題并提出應對措施。但現在我個人反思,我們不能一味地要求紙廠降價,畢竟漲價是大趨勢,因為原材料、人力成本、水電煤氣等都在漲。當然惡意漲價我們還要抵制。”
劉壽生認為,只有解決產能過剩問題才能從根本上應對紙張漲價。他說,原紙漲價,我們紙包裝企業應該相應提高產品價格,但現在由于行業企業太多,競爭過于激烈,這導致提價較難。據不完全統計,紙包裝行業企業總數約4萬家左右,其中小企業超過65%。
如何解決產能過剩問題?劉壽生說:“工信部日前針對水泥行業設定了準入門檻,我們紙委會今年將主動向政府有關部門提供行業有關情況和調研報告,為政府制定行業政策法律提供科學依據,并致力于建立行業進入機制,制定瓦楞紙箱行業準入條件。”
用技術創新降低成本
“在包裝材料整體上漲的情況下,我們必須通過找一條路來應對,那就是通過技術創新降低成本。”美的家電集團制冷研究院包裝工程技術中心特聘專家陳希榮提出這樣的觀點。他舉例說:“我2008年在海爾推進包裝革新項目21個,降低成本4055萬元;2010年在美的推進包裝革新項目14個,降低成本5056萬元。”
他斷言,沒有創新就沒有中國包裝的未來。他認為,紙包裝行業推進國際化、進行包裝創新有4個要點:一是應對包裝技術性貿易壁壘;二是以紙代塑、以紙代木,推進復合包裝材料;三是輕量化、合理包裝;四是整合包裝資源,實現包裝標準化、通用化。
陳希榮認為,必須通過新技術研發、新材料替代來降低成本。他說,家電包裝在包裝防水防潮、可視包裝、蜂窩紙板等方面有很多新技術可以應用。他還向記者展示了他最新研制的防滲漏的包裝紙、帶絨面的瓦楞紙等新材料。
武漢華藝柔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吳紅一對紙張漲價給公司帶來的影響用數字進行了表述。他說:“我公司在2009年產值為1億元,2010年產值為1.8億元,雖然2010年產值比2009年高,但2010年的效益并不如2009年好,因為紙張漲價吃掉了部分利潤。”他認為,要應對紙價上漲問題,包裝業要生存發展,就要在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上有所突破。在包裝技術創新方面,高強度、低克重、輕量化是發展趨勢。
以紙張集中采購降成本
行業準入門檻尚未建立,技術創新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這顯然不能在短期內解決中小紙包裝企業面臨的紙價上漲難題。“我們上海通過建立紙張集中采購平臺來解決這個問題。”上海市包裝技術協會紙容器包裝委員會秘書長王海明提到了一個更切合企業實際的解決辦法。
談起建立這個平臺的原因,王海明說:“2008年以來原紙幾度漲價,協會又不能聯合企業提高產品價格,因為國家發改委不允許價格壟斷。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協會決定通過另一種方式服務企業,就是建立紙張集中采購平臺。”
2009年6月,這個紙張集中采購平臺開始運行。王海明說:“我們借助上海一家紙業貿易公司建立了一個紙張集中采購平臺,上海的紙包裝企業可以通過這個平臺采購紙張。”這個平臺可以為紙包裝企業帶來哪些好處呢?
第一,幫助企業解決融資問題。該協會聯合民生銀行幫助企業解決購買紙張資金短缺的問題。2009年6月,民生銀行給上海紙包裝企業1億元的信貸支持;2010年12月,又訂下了給紙包裝企業3億元的信貸支持計劃。紙包裝企業通過這個平臺買紙后,民生銀行會直接把紙款給紙廠。
第二,在價格方面有一定優惠,但又不破壞紙廠的市場銷售價。王海明舉了個例子:“比如說,如果一噸牛皮紙市場價每噸4000元,如果企業現款購買,每噸可優惠200元;如果紙箱廠月結紙款,每噸可優惠100元;如果45天,就沒有優惠了。”
王海明說,目前這個集中采購平臺運行情況較好,得到了紙包裝企業和造紙廠的響應和認可。他說:“我們目前與造紙廠關系密切,他們也給我們些內部指導價。”
在運行一年半之后,平臺的采購規模還將擴大,并將獲得更多銀行的信貸支持。王海明說:“今年預計有10億元的紙張采購量,民生銀行表示可以落實這10億元的信貸資金。另外,廣發銀行、遠東租賃公司向我們表示,可以為紙箱廠購買紙張提供信貸和資金方面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