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13日召開的(2011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稱,今年確定的減排任務是,四種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比2010年下降1.5%。
這四種污染物,包括“十一五”期已有的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也包括“十二五”期間新加的氨氮和氮氧化物。
“考慮到‘十二五’開局各地的投資沖動高漲,國際經濟日趨回暖,以及需要時間部署新約束性指標,污染物減排任務相當艱巨。”他說。
在此會議上,周生賢提出了“十二五”環保規劃的主要目標,到2015年,單位國民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環境保護體系逐步完善。
同時,此次會議上提出,環保部“十二五”期間要抓緊制定實施生態文明建設的指標體系和考核辦法。
“十二五”減排目標待定
周生賢表示,根據初步預算,2010年全國化學需氧量較2005年下降12%左右,二氧化硫下降14%左右,雙雙超額完成減排任務。
他表示,在“十一五”期間經濟增速和能源消費總量均超過規劃預期的情況下,取得這一成績來之不易。
在此基礎上,環保部正在制定“十二五”期間的污染物控制指標,但此次會議并未透露具體結果。
周生賢對此表示,“全國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總量比2010年分別削減一定比例,待全國人大批準后實施。”
但今年的減排指標已經確定,四種主要污染物和2010年相比減排1.5%。“從今年的減排目標來看,‘十二五’的整體目標不會太高。”一位地方環保系統的官員對本報指出。
“頭一年通常是比較難的,容易出現污染物排放突然增大的反彈情況。”他分析稱,“今年的目標通常會比后面幾年高一點。如果每年都定這個比例,那么‘十二五’期間的總體目標可能就是7.3%左右,和‘十一五’期間的10%目標相比,不算高。”
在任務分解上,此次工作會議也提出了原則性意見。周生賢表示,在確保全國總體控制目標的前提下,綜合考慮各地環境質量狀況、“十一五”減排進展、經濟發展水平和削減能力以及各污染防治專項規劃的要求,對中西部地區實行區別對待。
本報獲悉,為了更好地推進減排,“十二五”期間國家將把結構減排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提高并嚴格執行造紙、紡織、皮革、化工等行業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標準,嚴格執行產業政策和國家下達的落后產能關停計劃。
同時,國家將完善并出臺相關的配套政策。“研究出臺非電行業脫硫、火電行業脫硝電價優惠政策,適度提高城鎮污水處理收費和排污收費標準,建立企業和地區減排財政補貼激勵機制。”周生賢指出。
生態文明建設的指標體系
此次工作會議的另一亮點是,周生賢在講話中提到,環保部要牽頭抓緊制訂實施生態文明建設的指標體系和考核方法。據悉,這也是李克強副總理的明確要求。
“一套科學性、系統性與可操作性相結合的指標體系, 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來說至關重要,但遺憾的是,目前尚無國家層面的生態文明建設的指標體系。”一位環保專家對本報分析。
“環保部既然要做生態文明建設的指標體系,既要把各種指標體系的優點吸收進來,又要推陳出新,挑戰不小。”前述專家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