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后產能“砍”下去,工業產值升上來。2010年,廣西淘汰落后電力64.4萬千瓦、煉鐵200萬噸、水泥491.2萬噸;規模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1.07%,超額完成年度目標6.07個百分點。與此同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達23.7%,列全國第一位。 廣西把節能減排的巨大壓力轉化為“轉方式、調結構、促升級”的動力,不以犧牲生態換取發展速度,“鐵腕”淘汰落后產能,“動真格”推進節能減排,闖出了一條科學發展、“綠色升級”的新路子。 對以高耗能、高排放、資源型為特點的廣西工業而言,節能降耗的任務異常艱巨。“工業是廣西‘短腿’,每家企業、每個項目都來之不易,每淘汰一家,都無異于‘割自己一塊肉’。”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郭聲琨說,“但是,生態是廣西的核心競爭力。破壞生態、污染環境、浪費資源、傷害民生的效益,再高也不要。” 以“鐵的措施、鐵的手腕”,廣西在“十一五”淘汰落后煉鋼504.9萬噸、鐵合金31.6萬噸、電石4.6萬噸、水泥892.8萬噸、造紙70.4萬噸、皮革13萬標張、酒精5.7萬噸、味精2萬噸和檸檬酸1萬噸,超額完成淘汰落后產能計劃任務。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由2005年的3.19噸標準煤下降到2010年的2.0115噸標準煤,年均下降8.8%,全面完成節能降耗目標任務。 優化存量做大增量,生態發展和諧共進,廣西工業實現了調結構與增速度的雙豐收。去年,廣西工業總產值突破萬億元,達1.16萬億元、增長34.7%,工業占全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40%。全區銷售收入超千億元產業達到3個,有色金屬、石化、機械、建材、電子、造紙與木材加工、紡織服裝與皮革等行業產值增速超過45%;中石油欽州千萬噸煉油項目建成投產,填補了我國西南地區沒有大型煉油廠的空白;上汽通用五菱“寶駿630”中級轎車下線,廣西有了自己的自主品牌轎車;防城港紅沙核電項目開工建設,成為西部地區第一個核電站。 “‘十二五’是廣西加快工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自治區主席馬飚表示,未來5年,廣西將堅持走廣西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把結構調整作為主攻方向,把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作為重要支撐,加快發展結構優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配套能力強的產業,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工業轉型升級,盡快做大做強做優工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