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象州縣寺村鎮山界屯桑園基地,村民吳永牟正忙著護理桑園。閑談之時,他高興地告訴筆者:“種桑養蠶真是好,不愁賣價錢又高,去年我家僅養蠶收入4萬多元。”這是該縣近年來實施農工互動,發展縣域經濟的一個縮影。
象州是一個傳統農業大縣,擁有糧食、甘蔗、桑蠶、林業等優勢農業資源,工業基礎相對較弱。近年來,該縣依托豐富的農業優勢資源,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按照“鞏固發展一批、承接引進一批、整合擴張一批、成長壯大一批”的工作思路,積極引進涉農企業,培育壯大重點龍頭企業,拉長工業“短腿”。在制糖及綜合利用方面,原有的兩家制糖企業通過技改日榨量提升至1.15萬噸,近年又引進蓮桂紙業、龍騰紙業等8家造紙企業,極大地延長制糖產業鏈,提升附加值,全縣制糖及綜合利用這一產業去年實現產值10億元;在桑蠶加工方面,先后引進浙江絲綢之路集團、江蘇華佳絲綢有限公司等全國著名的絲綢生產集團,全縣現有繭絲加工企業5家、絲棉被加工企業4家、蠶種生產企業1家,初步形成制種、催青、收烘、繅絲、織造、印染、服裝加工一條龍的產業化格局;引進太糧米業、真龍米業、紅楓淀粉廠、山名膠合板廠及寶晨人造板有限公司等企業,使縣內的糧食、林木等大宗農林產品實現就地加工轉化。目前,全縣已形成制糖、優質米、繭絲綢、林木、造紙等五大農產品加工體系,農產品加工企業達136家,年加工總值超過20億元,其中規模以上涉農企業30家。
農業方面,象州縣圍繞發展壯大甘蔗、桑蠶、優質谷、速豐林等四大主導產業,強化基地建設,積極引導農民調整產業結構,有力地推動了農產品基地向標準化、區域化、規模化發展。目前,全縣建立優質谷基地45萬畝、良種蔗基地面35萬畝、桑蠶基地23萬畝、速豐林基地38萬畝、木薯基地5萬畝,已成為全國、全區國商品糧生產基地縣、桑蠶標準化生產示范縣、雙高糖料生產基地縣。為使產業基地與龍頭企業有機銜接,該縣按照“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等模式,積極引導農民發展各類合作社、專業協會、行業協會,架起連接農戶、龍頭企業、市場之間的橋梁,極大增強農業抵御市場風險能力。目前全縣已成立桑蠶、甘蔗、水果等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150余個,注冊資金2億多元,入社社員1萬多戶近5萬人。
農業工業的相互促進,相互發展,為象州的縣域經濟快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據統計,2010年,該縣財政總收入4.07億元,同比增長26.1%;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31.8億元,同比年增長7.47%;農民人均純收入5089元,同比增長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