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不少廢品回收的價格不斷上漲,廢舊報紙最高甚至漲了一倍。但節節高漲的回收行情卻沒有讓回收企業撈到好處。記者昨日調查發現,我市一些小型的回收公司、回收散戶等,生意非但沒有因此紅火起來,反而降了近30%。
市場:
行情高生意卻難做
最近,不少廢品的回收行情節節高漲。記者走訪發現,跟去年相比,眼下廢舊報紙已從每500克0.4元漲至0.7元,最高漲至0.8元;舊書本從之前的0.3元漲至0.65元;紙箱從之前的0.35元漲至0.5元。而黃銅、廢鐵等,曾在春節后領漲過一段時間,近期價格漲幅不定。總體而言,較去年同期要高一些。
按照往年規律,廢品價格上漲,相關回收生意也會好做許多。但事實并非如此。記者調查發現,面對節節上漲的行情,我市不少小回收公司與散戶卻紛紛“喊渴”。“最近廢品很難收。”廈門廢舊物資回收站老板郭小明告訴記者,最近生意很淡,跟往年相比,下降了近30%。
昨天,在電子城附近,記者看到,空空的回收三輪車旁,幾個商販圍在一塊打牌,很清閑。“再這么下去,可能連吃飽飯也有問題。”據一位商販介紹,目前許多行業遭遇“用工荒”,開出的工資又高,不少年輕同行紛紛轉行不干了。
據悉,受生意慘淡困擾的,多屬小型回收公司及散戶。廈門鑫誠廢舊物資回收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大公司接大單較多,且都有定點合作關系,生意并未受到影響。
分析:
市民囤廢品待漲
廢品行情高漲,回收生意卻難做,這一“反傳統”現象令不少人感到不可思議。廈門廢舊物資回收站老板郭小明說,從往年經驗看,大凡遇到上漲行情,市民多樂于盡快出手以賣個好價。但今年,一些市民即使手上有廢品,卻并不急著出手,“有點奇怪”。
“一個原因是,在通脹預期下,市場預計廢品回收價會持續上漲。”廈門物資回收公司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而廢舊報紙、紙箱等并不臟,相對占地較少,一些人便期待囤貨待漲。
數據顯示,我國今年1月紙漿進口量達141萬噸,比上月增長27%,連續第三個月突破百萬噸。業界預計,這種原料需求的擴大,很可能進一步推動可回收廢舊物資價格。
關于囤積廢品,一些市民也表示,如今外面物價飛漲,大家都在減少消費,導致廢品數量相對有所減少,于是,不少人開始等囤到一定數量再賣,“當然,價格也是另一個原因。”
無奈:
商販壓價玩“貓膩”
值得注意的是,廢品回收生意難做,為“吃飽飯”,一些散戶在回收時便頻頻玩起“手段”,想從中撈點貓膩。“其中之一是故意壓低價格。”據一業內人士透露,譬如,如今廢報紙市場行情最高已漲到每500克0.8元,但一些人會壓到0.6元再收。而很多不關心回收行情的人,甚至以更低價格被宰。此外,在實際操作中,“缺斤少兩”也是常用的手段之一。
“這是回收市場中常見的現象之一,在當下的‘特殊’時節尤為明顯。”該人士稱,也因此,在此期間,相關部門更應加強舊物收購隊伍的規范,并執行統一回收價格。而對于一些封閉小區,最好能采取廢品回收屬地化,由固定人員在小區門口“蹲點”,由居民招呼其上門回收,這也利于小區對廢品回收人員的管理。
另外,廈門物資回收公司有關負責人建議市民,雖說眼下部分廢品行情在上漲,但卻并不穩定,隨時都有“跌盤”的可能。而囤積過量廢品,不但占據空間,對于居住環境也會產生一定影響,建議市民盡快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