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底四月初,寶潔、聯合利華、立白、納愛斯四大日化品牌揚言對洗滌類日化用品全線漲價,價格增幅將達到5%-10%。日化企業提價的理由是———去年以來日化產品的原材料價格上漲超過50%導致生產成本上升了約25%。 大眾搶購日化品的風潮經媒體報道后,4月初,國家發改委約談巨頭,幾大日化巨頭答應暫緩漲價,但正如業內人士所稱的,日化行業競爭激烈,漲價已是最后一道防線,不到萬不得已企業不會輕言漲價。 此時,一度盛傳的丁家宜將被收購傳聞獲得證實,法國香水巨頭正式宣布收購丁家宜,進軍中國的二三線市場。2011年,跨國品牌在高度壟斷中國一二線市場后,將進一步搶奪中國三四線市場,對于本土企業來說,原材料價格上揚及市場推廣成本的上升將會使其承受更大的成本壓力,行業內的中小企業將在新一輪的競爭中或遭到淘汰,日化行業面臨重新洗牌。 成本日漲國產品牌再外嫁 4月8日,法國科蒂證實,已與丁家宜達成股份購買協議,將獲得丁家宜的大多數股份。據報道,此次科蒂對丁家宜“現金加股票”的交易總價將達到4億美元。 據了解,科蒂是全球五大化妝品公司之一,年銷售額近40億美元,旗下擁有近30個國際日化品牌。丁家宜旗下擁有丁家宜、植物純粹等知名護膚品牌,在洗面奶和防曬品領域占據一定市場地位。 本報去年底曾披露此樁收購案,當時的丁家宜方面人士仍然“猶抱琵琶半遮面”。盡管外界有對科蒂會將丁家宜品牌雪藏的質疑,但據悉,收購完成后,丁家宜將并入科蒂整個運營軌道中,作為一獨立品牌運營,現有管理層和員工也將保留,丁家宜創始人兼董事長莊文陽還將同時兼任科蒂中國區美容業務首席執行官。 盡管科蒂與丁家宜的“戀愛”從去年就開始談,并終于聯姻。但顯然,在成本高漲的今天,這對丁家宜來說或是一個解決自身發展瓶頸的最好選擇。 跨國日化巨頭受壓緩漲價 而對于日前聯合利華、寶潔等跨國日化巨頭不約而同的漲價舉動暫時受阻于發改委,有外媒評論認為,“從聯合利華證實政府提出要求來看,大型外國跨國公司也不能免于這樣的壓力”。他們擔心行政控制價格手段會釀成一連串的產業事件。 分析者說,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市場規律已經鐵一般地擺在了消費品此起彼伏的漲價的理由之前。發改委此舉也并非長久之計,“也許只是一針陣痛的麻藥而已。” 中國洗滌用品工業協會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下半年以來,日化產品原材料的平均上漲幅度超過了50%。洗滌用品生產所需的主要原料來自石油、油脂,這些初級化工原料價格的持續上揚,已經給洗滌用品生產成本帶來了巨大壓力。2010年1-11月,日化行業主營業務收入比2009年同期增長了14.88%,而行業利潤卻下降了5 .99%,虧損企業虧損面達到15.35%,虧損額比上年同期增長了49.39%。 不只中國政府介入日化產品漲價事件。今年3月,西班牙針對8家美容產品制造商1989年至2008年期間結成聯盟,對在西班牙市場銷售的美發產品實行共同定價。涉案企業包括歐萊雅、寶潔、德國漢高等公司,它們共占據西班牙洗發和護發品領域70%的市場份額,西班牙這些日化巨頭處以共計5000萬歐元罰款。 2008年,包括聯合利華、寶潔、高露潔在內的9家歐美日化產品制造商就因涉嫌在法國市場共謀操縱價格而受到調查。 國產日化品牌進入淘汰賽 據了解,中國日化行業格局除了寶潔、聯合利華、歐萊雅、立白、納愛斯、上海家化、霸王和拉芳屬于第一二階梯外,其他4000多家國內公司規模在1億以下的屬于第三階梯。 分析人士認為,國際日化巨頭占據中國沿海一線城市的市場后,搶灘二、三線城市市場,如果沒有有效的應對措施,中國80%的中小日化企業將面臨倒閉。 “日化巨頭可以削薄自己的利潤,小企業卻無法承受加厚的成本”,分析者昨日對南都說。 據了解,日本地震后,導致清潔劑化工原料、界面活性劑上游EO (環氧乙烷)、EO D (環氧乙烷衍生物)產能缺口擴大,三菱化學、花王、東邦化學、日本乳化劑、日本觸媒、三井化學等多家工廠被迫停工。分析者相信一旦這些企業恢復生產,即是新一輪價格的重新出臺。 3月底的一份數據表明,洗滌用品8種主要原料價格上漲幅度,從2010年6月份到12月底半年間,最低的原材料價格上漲幅度48.7%,最高達到100%,加上員工成本上升等因素,直接影響企業的產品成本上升25%左右。下游終端企業掙扎在生死線上,尤其是缺少資本與存貨的中小企業已經處于越賣越虧的境地,離破產不遠。 此次巨頭暫緩了幾乎橫掃其占據80%市場的產品中的一部分漲價計劃,但漲價對于日化行業,已經不再是問題,只是在等待恰當的時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