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噴墨技術的發展,噴墨、印刷的應用范圍從大幅面廣告印刷進一步擴展到各種家裝飾品印刷。在第十八屆北京國際廣告新媒體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展示交易會上,應用噴墨印刷技術制作的產品吸引眼球。
4家設備商將率先啟動安標工作
據了解,中國噴墨印刷行業安全標準聯盟(以下簡稱噴墨印刷安標聯盟)是由積極推動噴墨印刷產業標準化發展、致力于噴墨印刷行業安全標準的研究、制定、應用和服務的機構和實體自愿建立的組織,以建設先進的噴墨印刷標準化體系,促進產業健康發展為宗旨。該聯盟的發起單位有中國技術監督情報協會、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噴墨印刷分會以及日本羅蘭株式會社、愛普生(中國)有限公司、中國惠普有限公司、多元印刷機械公司等4家設備制造商。
就該聯盟的建立,中國技術監督情報協會副秘書長江青表示,除了行業安全標準體系,噴墨印刷安標聯盟還將積極推動企業參與全國的采用安全標準行動、培育行業采用安全標準品牌企業。據介紹,上述4家設備制造商將首先啟動安全標準的具體工作,噴墨印刷安標聯盟也將組織專家組對企業進行具體指導,幫助企業健全標準化活動管理體系。
采用安全標準行動是由標準中國發展聯盟和中國技術監督情報協會自2008年面向全國共同推出的專項行動,旨在通過推進采用安全標準來規范企業生產,為企業產品打造以標準化為核心的品牌競爭力。目前,該行動已經涉及食品、農產品、手機、廣告設備等行業,并有近百個企業品牌參與安全標準推進工作,并成為安標行動的企業和品牌典范。
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李同信表示,該聯盟的成立將有利于推動噴墨印刷行業對這一全國性安全標準行動的參與,促進全行業安全品牌的建立,并以標準化的產品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相關標準建設重要性日益凸顯
雖然噴墨印刷是最近10多年才發展起來的印刷分支行業,但無論在國際還是國內,它都保持了強勁的發展勢頭。新聞出版總署的《新聞出版業“十二五”時期發展規劃》也強調指出,在“十二五”時期要實現噴墨數字印刷技術自主開發和應用,可見噴墨印刷已成為我國印刷業未來的重點發展技術之一。
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噴墨印刷分會副秘書長陳大治介紹,據海關的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噴墨印刷機進口量為24.04萬臺,出口量12.63萬臺,進出口總額達到5.19億美元。他認為,噴墨印刷在中國的發展速度驚人,中國占據全世界噴墨印刷的市場份額正在穩步增長。
但我國噴墨印刷行業安全標準化嚴重滯后,成為制約行業健康發展的瓶頸。目前,僅有少部分噴墨印刷行業標準即將實施或正在制定。如經過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兩年多的審核,由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噴墨印刷分會組織制定的《印刷機器寬幅面噴繪機第一部分:卷材型寬幅面噴繪機國家標準》將于今年7月1日頒布實施。
值得關注的是,噴繪設備是噴墨印刷設備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寬幅面噴繪設備制造行業已經進入充分市場化的國際競爭局面。
根據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噴墨印刷分會統計,目前國內從事噴繪設備制造的廠家約100多家,噴繪設備年產量為:1.8米以上幅面的約3萬臺,1.8米以下幅面(含)的近10萬臺;噴繪設備年銷售額達到40億元,其中約50%的銷售額來自于出口。“經過10年的發展,中國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噴繪設備生產國!标惔笾稳缡钦f。
據介紹,該協會還將在今年組織企業著手車身貼及單透膜兩項噴墨印刷耗材的行業標準的制定。陳大治說:“對于蓬勃發展的噴墨行業來說,目前標準化建立的工作還遠遠不夠。面對當前技術領域相互滲透,國外新技術新業務不斷涌現,以及國際環境的錯綜復雜局面,噴墨印刷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中國相關標準信息的建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
安全與環;虺尚袠I綠色壁壘
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李同信指出,推動噴墨行業標準的國際水平勢在必行。他說:“實踐證明,誰掌握了標準制定的主動權,誰就掌握了市場主動權。企業在參與制定標準的同時,有助于帶動技術進步,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和競爭力。”
針對該如何推動和落實我國噴墨印刷行業的標準化發展,中國技術監督情報協會秘書長齊璇建議,應有前沿的技術標準化戰略思維,建立以知識產權為主的保護措施,建立完善的服務功能,及時接收客戶對產品的反饋信息,完善服務標準體系。同時,企業還需要重視安全與環保工作。他表示,英國標準化協會和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已在率先進行有關碳足跡的咨詢與制、修訂,并制定有關碳足跡認證的相關標準,這將對噴墨印刷行業造成巨大影響,預計安全與環保將成為今后行業發展的新的綠色壁壘。因此,噴墨印刷企業安全品牌功能的實施可以從技術標準戰略、服務滿意度和節能減排等各個方面開展。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巡視員張靈光表示,企業在實施安全品牌戰略時要努力提高標準中規定的質量特性與顧客要求的符合程度,以此來評價產品的好壞;同時在實施標準時要依據標準的規定,經過設計和制造把質量特性原原本本地固化在產品的實體上,成為能滿足要求的產品固有特性,以此來評價企業的質量保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