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本報刊發了《陳倉區造紙企業還在污染母親河》一稿后,當地群眾反映說:“寶雞市建忠五一紙業有限公司依然在向潘溪河和渭河排污,拉水吃的群眾吃水更困難!”接到群眾的反映后,記者于5月9日再次驅車來到當地調查采訪。
5月9日一大早,記者冒雨首先來到潘溪河下游的村莊,雖然天上下著大雨,河水被大大稀釋,但依然黑得像墨汁一樣。當地群眾說:“幾十年了,寶雞市建忠五一紙業有限公司污染河流,我們不知反映過多少次,但就是沒人管!”記者沿潘溪河一直走到該河入渭河口處——陳倉區虢鎮鳳鳴村。在現場記者看到:潘溪河在此顯得更黑,不僅染黑了渭河灘,還嚴重污染了河灘的良田。
在此看過之后,已是中午12時多,記者顧不上吃飯休息,又沿河而上。大雨中,記者在路上碰到一位楊家店村村民,剛問及此事他就說:“外邊雨大,我把你們領到我們村長(組長)家里去談,他知道的情況更多,這紙廠污染把我們害苦了!”來到楊家店村16組組長陳寶煥家后,陳組長對記者說:“紙廠嚴重污染河水多年,使我們組80多人無水吃,平時都要到離村子幾百米以外的紙廠商店門口拉水;而且他們天天每頓飯前只開1小時的水,如果不按時去拉水,就沒水吃了。還有前面的汽車配件廠跟我們組的人一樣沒水吃,你們可以去了解一下!
約13時多,記者又來到了這家汽車配件廠。廠里一位姓朱的老同志對記者說:“我們廠每天要到紙廠附近去拉水吃,一天最少要拉兩三次,廠里的人就靠拉水維持生活。但從‘五一’節過后就沒水了,有時只能從造紙廠衛生所的水龍頭上接點水,現在我們吃水成了大問題!”沿線的群眾告訴記者說:“直到現在,潘溪河在寶雞市建忠五一紙業有限公司(造紙廠)以上還是沒有任何污染的。要沒有這個造紙廠,潘溪河就不會成今天的樣子!
記者沿該廠左側河邊的公路而上,看到潘溪河在該廠上游確實沒有污染。而在該廠左邊的一座橋上,記者問一位在大雨中堵水澆地的當地村民:為何橋左右兩側的河水顏色截然不同?這位村民過來指著橋右側下方的一座機房告訴記者說:“紙廠就是通過這個機房將河水抽到廠里供生產用的。然后經過生產過程后被污染的河水就排到橋下左側的河里,從此河水就變成了這個樣子!
當天,記者在該廠辦公區問了幾位穿藍色工作服的工人,他們都說廠里生產“育果袋”的車間在生產。記者在該廠左側小橋上看到,橋的左側一個小碗口粗的下水管口依然向外排著淡黃色的污水。
下午2時多,記者又冒雨來到寶雞市陳倉區環保局,局長不在,記者便撥通了該局張周平局長的手機。在簡要向張局長談了群眾反映的和記者現場看到的情況后。張局長說:“1994年上級發文要實行分級管理,所以,該廠平時由市環保局管,我們檢查。上周星期四我們檢查說停了。我們正在寫調查報告,下發整改文件,加強監管。我們也不可能24小時呆在那里。我們該做的工作做到位,是環保上的事情大不了把廠子了!苯又謴娬{說:“這個廠所有的管理權已交寶雞市高新區,這個企業也不屬于陳倉區管,是寶雞市國資委的企業,區上無權管。但我們可以發整改和停產通知,再也就無法了。我們做不了的市環保局可以做!彪S后,記者又趕往寶雞市環保局。
下午3時多,記者到達寶雞市環保局,當時市環保局局長、副局長等領導都在開會,一直等到下午6時多會議才結束。記者便來到局長王海鰲辦公室,王局長說:“高新區沒有環保機構,這事應是陳倉區環保局管。然后他叫來了他們局里何副局長等同志,讓前去該廠檢查的人把情況給記者說一下。何副局長說吃過飯就給記者談,可后來什么也沒有說就走了。寶雞市環保部門的領導同志都是這樣推來推去,輕描淡寫。這家造紙企業多年污染潘溪河、渭河,群眾叫苦連天無人管,恐怕就不言而喻了。陳倉區與寶雞市環保部門相互推諉,紙廠多年不斷排污污染河流實在令人痛心!
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都在努力轉變發展方式,堅持科學發展,難道當地環保部門就能眼睜睜地對造成兩條河流同時嚴重污染的這家造紙企業視而不見,任其破壞我們的生態環境嗎?本報對此將繼續予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