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市清潔生產進展掃描
日前,國家發改委在《關于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清潔生產促進法執法檢查報告及審議意見的報告》中提出,將建立中央財政清潔生產專項資金,完善資金管理辦法,適當整合清潔生產資金渠道,重點支持《國家清潔生產推行規劃》確定的農業、工業、能源、商貿流通、服務業等重點領域及重點項目,支持清潔生產重大、共性技術的示范和推廣。
國家發改委還指出,下一步將會同財政部、稅務總局、人民銀行等有關部門,加快出臺一批綜合性經濟政策,促進全面推行清潔生產。
可以預見,過去幾年在各個省市節能減排工作中剛剛嶄露頭角的清潔生產,必將在“十二五”期間大放異彩。
廣東:重點防控五大重金屬行業,重點審核產能過剩行業
“十一五”期間,廣東省實施清潔生產分級管理,充分發揮地方政府、行業協會等各方面力量在清潔生產審核驗收中的作用,企業清潔生產審核推進速度逐年遞增。目前,全省通過專家組驗收企業638家,認定廣東省清潔生產企業382家,據不完全統計,382家企業提出并實施清潔生產方案共12365項,清潔生產總投入為41.85億元,實現經濟效益共39.58億元/年,節電31.31億千瓦時/年,節水10.65億噸/年,減少廢水排放106490.87萬噸/年,COD排放減少1.42萬噸/年,SO2減排1.54萬噸/年。
下一步,廣東省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清潔生產促進法》,按照環保部最新印發的《關于深入推進重點企業清潔生產的通知》要求,緊緊圍繞污染減排中心工作,重點抓好5個重金屬污染防治重點防控行業,以及7個產能過剩主要行業,作為實施清潔生產審核的重點。
在研究和制定“十二五”相關規劃時,廣東省將統籌考慮該省產業結構、資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等實際情況,突出重點行業、重點流域、重點區域、重點工業園區,將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工作納入“十二五”環保規劃中。摸清全省應進行強審企業的數量,按輕重緩急,對5個重金屬污染防治重點行業的重點企業,7個產能過剩行業的重點企業及其他重污染行業的重點企業按要求分期分批完成清潔生產審核工作。
河南:推進關鍵技術助力清潔生產
2005年以來,河南省將國控和省控重點污染企業作為開展清潔生產審核的重點,圍繞造紙、釀造、煤炭、制革、化工、火電、建材、冶金(含重金屬污染企業)等資源消耗大、污染比較嚴重的行業,篩選確定強制審核企業。
截至2009年,該省共向社會公布288家強制實施清潔生產審核企業,其中有267家企業通過了清潔生產審核驗收,實施中高費方案2097個,投入資金19.4億元,產生經濟效益7.8億元/年。據初步測算,這些通過清潔生產審核的企業,共削減SO238463噸/年、煙(粉)塵18283噸/年、COD9029噸/年。
“十一五”期間,河南還圍繞清潔生產方面的關鍵和共性技術問題,安排專項資金,著力支持大型骨干企業和科研機構,形成了鋁工業行業強化燒結法生產氧化鋁、選礦拜耳法和后加礦增濃溶出等關鍵技術,以及水泥行業純低溫余熱發電等核心技術。
目前,河南省電解鋁行業整體技術水平處于全國領先地位,噸鋁綜合電耗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69千瓦時。
“十二五”時期,河南還將進一步加強清潔生產關鍵技術的研發,針對該省重點用能行業和重點排污行業,組織開展重大環境問題解析和技術研發工作,研究推廣先進實用的清潔生產技術、工藝和裝備,努力通過技術進步解決重點行業發展的環境制約問題。同時加強清潔生產標準的研究和制定,通過制定、實施更加嚴格的地方標準,全面提升工業企業污染治理和清潔生產的水平,促進減排目標任務的完成。
湖北:繼續淘汰落后產能
近年來,湖北省把推行清潔生產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節能減排的重要抓手,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全省清潔生產成效顯著。2009年,全省萬元生產總值能耗為1.23噸標準煤,比2005年下降了18.57%,完成了“十一五”節能目標任務的92.05%;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為57.57和64.38萬噸,比2005年分別降低6.54%和10.21%,完成國家下達該省“十一五”兩項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的130.23%和130.55%,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總量減排目標任務。
“十一五”期間,湖南積極組織開展清潔生產試點.根據該省實際情況,以冶金、化工、石化、建材、輕紡、造紙、醫藥、電力等行業為重點,在武漢、黃石等重點城市開展清潔生產試點,積極推進工業園區清潔生產,組織武鋼、武漢石化、勁牌公司等重點企業開展清潔生產試點,編制、實施清潔生產方案,同時要求這些企業在新建、改造項目,優先采用資源利用率高、污染產生量少的清潔生產技術、工藝和裝備,爭取單位產品能耗、物耗、水耗達到國內或國際先進水平,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度減少。
通過開展清潔生產,這些企業節能減排指標明顯降低,其中萬元產值綜合能耗由2.39降為1.98,綜合能耗下降率為17.15%;COD排放量由12339.98噸降低為8222.74噸,降低率為33.37%;SO2排放量由29680.75噸降低為22286.71噸,降低率為24.91%;NH3-N(氨氮)排放量由494.46噸降低為381.9噸,降低率為22.76%;粉塵排放量由12833.86噸降低為10536.56噸,降低率為17.9%;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提高22.51%。
“十二五”期間,湖北將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提升產業水平,優化資源配置,充分發揮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推進冶金、汽車、化工、建材、電力等重點行業的結構調整工作。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大力淘汰電力、鋼鐵、建材、電解鋁、鐵合金、電石、平板玻璃、造紙等行業落后產能,重點落實小造紙、小水泥、小火電、小煉鐵、小煉鋼、小酒精、小味精、小檸檬酸、小印染等專項治理工作,從源頭上控制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
湖南:圍著湘江流域做文章
“十一五”期間,湖南省按照循環經濟發展的要求,結合全省實際,建立健全政策,積極開展試點,提高審核質量,全省清潔生產工作不斷推進,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逐步顯現。“十一五”前4年,全省萬元GDP能耗從2005年的1.472噸/萬元下降到2009年的1.202噸/萬元,累計下降18.20%;二氧化硫累計凈削減10.24萬噸,下降11.14%;化學需氧量累計凈削減7.36萬噸,下降8.22%。
為提高清潔生產審核工作質量,加強對審核咨詢機構的管理,湖南對全省4家審核咨詢機構實行資質管理,建立審核咨詢機構年度考核制度,開展了咨詢機構清潔生產審核報告質量審查,對咨詢機構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通報,建立了咨詢機構退出機制。
下一步,湖南將推進重點地區和重點行業的清潔生產審核,結合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工作,在湘江流域8市全面推進重金屬污染防治重點行業的清潔生產工作,對有色、化工等行業的67家涉重金屬污染企業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工作。
湖南還將努力完善發展循環經濟、清潔生產的政策法規體系,積極落實國家對企業實施清潔生產的鼓勵政策,如資源綜合利用、節水、節能、技術改造、技術開發等方面減免稅的優惠政策。同時,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激勵機制,對于從事具有推廣價值的清潔生產、環保產業、資源綜合利用、節能、節水等符合產業政策重點技改項目以及省級重點技術創新的項目,優先給予支持。研究建立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投融資機制,鼓勵企業通過多種方式籌措資金,實施清潔生產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