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江蘇造紙工業的新成就
江蘇造紙工業在各級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歷經三十余載改革開放和建設發展,從小到大,從弱變強,由污染嚴重向清潔生產轉變,在全國同行業中率先向先進制造業轉型,已初步建立起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現代化工業體系。在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時期,江蘇造紙工業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戰勝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在發展生產、繁榮市場、技術進步、規模建設、節能降耗、治污減排等方面,又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新成就。
(一)江蘇已成為我國紙張年產量超千萬噸的四強省份
2010年江蘇造紙工業機制紙及紙板總產量實現1100萬噸,比“十五”期末增長82.7%,“十一五”期間保持了12.8%的年均遞增速度。其中生產文化用紙385萬噸、工業包裝用紙及紙板624萬噸、生活用紙39萬噸、特種紙53萬噸?偖a量首次突破一千萬噸大關,繼山東、廣東、浙江之后,成為我國第四個紙張年產量超千萬噸的省份。
2010年江蘇造紙工業實現銷售總收入454億元,比“十五”期末增長89.2%,“十一五”期間保持了13.6%的年均遞增速度。實現利稅總額43.8億元,比“十五”期末增長45.5%,“十一五”期間保持了7.8%的年均遞增速度。
(二)江蘇紙業整體裝備技術水平領先全國同行業
在“十一五”期間,江蘇造紙工業完成重大新建、擴建項目9項,完成投資總額165億元人民幣,比“十五”期間增長6.5%。到“十一五”期末,江蘇造紙工業已擁有幅寬9970毫米、車速1800米/分生產高檔文化用紙的高速造紙機;幅寬7100毫米、車速1000米/分生產高檔工業包裝用紙及紙板的高速造紙機;幅寬5600毫米、車速2000米/分生產高檔生活用紙的高速造紙機等近40條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的造紙生產線,先進造紙產能達1000萬噸,占江蘇造紙工業總產能的71%。
(三)江蘇紙業的生產集中度不斷提升,領跑全國造紙業
2010年江蘇機制紙及紙板總產能達到1400萬噸/年。隨著一些中小型造紙企業在市場經濟的競爭中和在國家加大環境保護監管力度的壓力下,落后產能企業的關停淘汰,江蘇造紙企業的數量從“十五”期末的100余家已減少到現有80家左右,江蘇造紙企業的平均生產規模已提升到年產17.5萬噸。江蘇20家年產10萬噸規模以上的造紙企業產能達到1186萬噸,已占全省機制紙及紙板總產能的84.7%,江蘇紙業生產集中度在不斷提升,它代表著現代化造紙工業發展的方向,正在領跑全國造紙業。
(四)節能降耗、治污減排的環境保護工作取得長足進步
節約資源、治污減排保護環境已成為江蘇造紙企業共同的追求,通過采用新技術、新裝備,調整纖維原料結構,加大資金投入,淘汰落后設備,嚴格企業內部管理,到“十一五”期末,江蘇全省造紙企業噸紙產品綜合平均能耗降到400公斤標煤,比“十五”期末下降27%;噸紙產品平均達標廢水排放降到9.8立方米,比“十五”期末下降68%;噸紙產品化學需氧量排放負荷降到0.75公斤,比“十五”期末下降81%。昆山鈔票紙業有限公司、金東紙業(江蘇)股份有限公司、芬歐匯川(常熟)紙業有限公司先后榮獲國家最高環境保護榮譽――國家環保總局授予的“國家環境友好企業”稱號。
(五)建國以來國家批復建設的第一個國內廢紙回收加工大型國有控股企業在江蘇投入運營
在國家造紙產業發展政策的指導下,經江蘇省造紙行業協會牽線搭橋,為企業、為政府提供國內外廢紙市場、廢紙資源等決策咨詢服務,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辦公廳(發改辦環資〔2009〕2310號)文件批復下達的江蘇開元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年產100萬噸造紙廢紙回收加工項目,總投資1.6億元,由江蘇省紙聯再生資源有限公司負責承建。經過三年的建設,已完成該項目設計建設經營規模,2010年實現國內廢紙回收加工經營109萬噸,完成銷售收入15億元,上交稅金2.7億元。這是建國以來國家批復下達建設的第一個國內廢紙回收加工大型國有控股生產經營企業,這體現了國家對發展造紙工業的重視和對江蘇企業創新能力的信任。
“十二五”江蘇造紙工業發展的美好前景
造紙工業是基礎原材料工業,是一個關系到國計民生,與國民經濟發展、與科技教育文化和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重要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十二五”江蘇省造紙工業將在持續發展蘇南地區紙業的同時,加快推進蘇北和沿海地區紙業的建設,加快推進我省自用造紙木漿項目的建設,努力開創江蘇外資與內資造紙企業齊頭并進、比翼雙飛的新局面。保持與國民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增長速度,朝著低碳、綠色造紙的方向前進。
(一)江蘇紙業“十二五”實現持續發展的努力方向
“十二五”是我國經濟建設的又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堅持科技進步,鼓勵實施“產學研結合”開展技術創新。積極推進草(葦)木混合制漿,科學合理利用非木材纖維。推進培育大型廢紙回收加工經營企業,提升國內廢紙回收率和自給水平。積極支持化學木漿、化學機械木漿項目的建設,緩解我省造紙木漿原料完全依賴進口的局面。積極鼓勵內資企業招商引資、兼并重組、上市融資,實現企業大型化、現代化。繼續支持外資企業擴建大型、特大型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現代化制漿造紙企業。大力發展特種紙和低定量紙種,滿足市場需求。深入推進企業節能降耗、治污減排,提高產品質量、開發新產品、開拓國際市場,提高經濟效益。進一步淘汰落后產能,推進向先進制造業轉型。努力把江蘇建設成低碳、綠色造紙工業強省,實現持續較快發展將是江蘇紙業的努力方向。
(二)蘇北、沿海地區將有一批新的大型現代化內資造紙企業崛起
隨著江蘇大豐市政府與我國著名的內資造紙企業山東博匯集團公司共建第一期年產75萬噸涂布白卡紙項目的開工;江蘇宿遷市政府與我國央企中國誠通控股公司共建“江蘇林漿紙產業園”第一期年產60萬噸文化用紙項目協議的簽訂;江蘇響水縣政府與我國浙江富陽地區民企共建第一、二期年產130萬噸涂布白紙板、涂布白卡紙項目的報批,可以預見在“十二五”期間,江蘇通過與資金實力雄厚的國家央企、與我國造紙工業的“三十強” 企業、與有著豐富市場經濟實戰經驗的浙江民企等聯手,蘇北和沿海地區將有一批新的大型現代化的內資企業崛起,這將為江蘇造紙工業的持續較快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江蘇內資造紙企業欠發達的局面將會發生歷史性的轉變。
(三)江蘇造紙工業沒有自制木漿的歷史將會改寫
隨著在“十二五”期間,江蘇林漿紙產業園一期工程年產24萬噸化學機械木漿項目、金東紙業(江蘇)股份有限公司年產30萬噸化學機械木漿項目、江蘇王子制紙有限公司年產70萬噸漂白化學木漿項目、江蘇博匯紙業有限公司年產40萬噸化學機械木漿項目的即將開工建設,可以預見江蘇造紙工業沒有自制木漿的歷史在“十二五”期間將會改寫,這一造紙原料供給結構的變化,將會更加有利于江蘇造紙工業的可持續發展。
(四)江蘇造紙工業“十二五”主要經濟技術指標的發展目標
預測到“十二五”期末,江蘇省機制紙及紙板總產能將達到2000萬噸(其中:新增產能650萬噸,淘汰落后產能50萬噸),比“十一五”期末新增產能600萬噸,年均遞增率7.4%;機制紙及紙板總產量將達到1600萬噸以上,比“十一五”期末新增產量500萬噸以上,年均遞增率8%。噸紙產品綜合能耗將再下降3~5%;噸紙產品達標廢水排放量將再下降5~10%;噸紙產品化學需氧量排放負荷將再下降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