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麥秸垛高、麥秸價高、麥秸附加值高讓豐收后的上蔡農民喜笑顏開。
麥秸垛高肩并肩。近日,上蔡縣塔橋鎮白龜廟村的50畝廟會場地內像廟會期間一樣繁忙,駐村干部丁朝陽與村民王建民等人一邊指揮幾十輛來賣麥秸的拖拉機稱重、卸車、數鈔票,一邊沖鏟車機手大喊:“再堆高點,再堆高點,不然明天再來車就沒地方放了!”眼下,像這樣的秸稈收購點在塔橋鎮還有6個,麥秸總收購能力達3萬噸。而在上蔡縣,共有大小90多個麥秸收購點,為這些收購點服務的秸稈經紀人達830多人。
麥秸價高天天“躥”。“現在每斤麥秸的價格是9分錢,隨著可收的麥秸越來越少,價格肯定還會漲,將來漲到兩毛多錢一斤不成問題。”朱里鎮霍莊村秸稈經紀人霍傲經營麥秸多年,經他屈指一算,麥秸的用處還真不少。
造紙。遂平縣白云紙業70%的原料來源于上蔡縣,而漯河市的銀鴿集團等造紙廠家為了搶得麥秸,不得不與更多的經紀人簽約,不得不把收購點設置到黨店、崇禮等東部鄉鎮。
制“煤”。楊集鎮相灣村相國松通過秸稈炭化技術將秸稈制作成蜂窩煤,100多戶農民用他的技術長期制“煤”,秸稈價格的推高也順理成章。
打家具。以黨店鎮東趙秸稈綜合利用加工廠為代表的10多家秸稈家具生產廠,通過特種技術把各類秸稈壓縮成門、窗、桌、椅等,讓廣大消費者在實木家具之外有了更多的選擇。
過腹還田。上蔡縣年出欄牛、羊、豬等草(雜)食性牲畜265萬頭(只),每年有20多萬噸秸稈過腹還田,占麥秸總產量的30%。如今,上蔡縣已有2000多臺大型聯合收割機裝備了秸稈還田機,上蔡縣麥秸就地還田率接近50%。
“秸”能環保。麥秸發酵產生熱量,越來越多的上蔡農民通過“秸”能進行種植養殖。很多農民通過發酵麥秸墊底種植西瓜和養殖,不僅節約成本,還為排泄物的及時綜合利用找到了新渠道。
秸稈變電萬家歡。今年4月8日,國能生物發電上蔡項目正式奠基,項目建成投產后年燃用秸稈30萬噸,可消耗以上蔡縣城為中心方圓50公里的農作物秸稈資源,正在使“惜售”成為越來越多上蔡農民的心態,本文開頭出現的“麥秸垛高肩并肩”也就有了理性的注解。據悉,國能生物發電上蔡項目并網發電后,每年將為當地農民直接增收7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