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烏魯木齊米東區古牧地鎮大破城村,由于100多畝菜地受到周圍3家工廠排放的廢水和煙霧污染,村民們不敢吃自己種的蔬菜,全部銷往烏魯木齊和昌吉的蔬菜市場。

圖為烏魯木齊米東區新發衛生紙廠的廠房背后污水流出

圖為大破城村五隊的大沙坑,坑里的水是米東區新發衛生紙廠和姚祥超造紙廠所排放的污水。
7月13日12時30分,記者來到大破城村。村民張紅蕾正在蔬菜地里摘黃瓜。張紅蕾說:“這蔬菜都是用地下水澆灌的,這幾年3個廠子相繼建成后,天天排污水和煙,蔬菜的產量明顯沒有以前高了。”記者看到距菜地4米遠處,是一個彩鋼板建成的工廠,煙囪冒著青煙,空氣中彌漫著難聞的氣味。
“我們種的蔬菜自己都不敢吃,大多數賣到了米東區通匯蔬菜市場,還有一些烏魯木齊市區和昌吉的菜販來拉菜。”張紅蕾說,“我們喝的井水也受到了污染,這兩年來,村里得癌癥的人多了,可能就是和污染有關。”
在古牧地鎮大破城村衛生所,記者看到了村里的死亡登記冊上的癌癥患者名單。楊玉明醫生介紹說:“2005年以前,村里的癌癥患者一年也就有1至2名,2007年以后每年都有5名以上。”
記者了解到,大破城村有3家工廠,一家塑料廠和兩家造紙廠,每家工廠之間相距1公里左右。
村民馬彥麗家的玉米地離塑料廠只有兩米遠,“塑料廠每天下午八九點開始生產,聲音很大,冒得黑煙刺鼻,玉米能好嗎?”馬彥麗說,她這兩三年都沒吃自家種的糧食。
在大破城村東頭,有一個沙坑,村民白玉海說,這里以前是一個沙場,他曾在沙場開挖掘機。當時,挖這個沙坑時,涌出的地下水特別清澈,工人做飯也用這里的水,但現在變得渾濁又難聞。“造紙廠的廢水都流入了這里。”白玉海說,造紙廠排出的廢水先進了廢水沉淀池,之后流到沙坑里。廢水沉淀池就建在田地邊,“廢水沉淀池中的紙漿流入我家麥地里,現在一畝地只能打150公斤糧食。”白玉海說,以前一畝地能打四百公斤左右。
記者一一走訪了3家工廠。在雙元廢塑料加工廠內,堆著一堆堆兩米高的廢塑料,一股刺鼻的氣味撲面而來,整個工廠廠區約占地10畝。加工車間一片狼藉,一個燒塑料的鍋爐,煙筒直通房頂,沒有裝過濾設備。
記者表明身份后,塑料廠的老板拿出工商執照以及與大破城村村委會簽訂的建廠協議書說:“我們是有手續的。”
建廠協議書是2006年10月與大破城村村委會簽的30年土地使用合同,其中第一條是保證離渠、林、路、地5米遠的距離。而這家工廠離村民菜地最近的只有兩米。
在新發衛生紙廠內,機器在白色蒸汽里不停轉動,渾濁的水從機器里流到了房子后面,記者在房子后看到,水流進了一個16平方米的廢水沉淀池,上面漂著黃色的泡沫狀雜物,氣味刺鼻。旁邊就有一條村民澆地用的水渠。該廠的老板說:“我和村委會簽了30年的土地使用合同。”
姚詳超造紙廠位于村東頭的沙坑附近,白色渾濁的水不停流進沙坑。造紙廠的設施簡陋,四周堆滿了廢紙和舊衛生紙,工廠老板說:“今天經貿委已經來過了,說讓我們停工。”
大破城村村委會主任馬洪軍說,他是2008年3月28日上任的,“一上任就著手處理這3家工廠的事,要求他們停產,可我前腳去他們后腳就開始干。環保局也來過好幾次,但這些人都是晚上偷偷干。”
馬洪軍告訴記者,村里有500戶居民,100多戶菜農種了200多畝的蔬菜,“種蔬菜的農戶都是用地下水灌溉的,這里的地下水早被這些廠子污染了。”馬洪軍說,“在3家工廠附近有100多畝菜地受到影響,旺季時,平均每天有五六十噸蔬菜發往蔬菜市場。”
記者從米東區通匯蔬菜批發市場負責人梁軍處了解到,市場上一天銷售量為300噸,其中大破城村就有60噸。
米東區環保局副局長王新宇說:“3家工廠的選址都不合適,所以都沒有環保手續。我們每次去處理,下通知不讓他們生產,可是他們就偷偷生產。”
米東區經委(招商局)主任羅長青說:“現在,我們只能對這些工廠斷水、斷電,然后在環保局的領導下處理這些違規企業,要求他們停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