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西部地區大型新聞紙生產企業,ST宜紙前景堪憂。
該公司今天發布半年報顯示,該公司實現紙品總產量80301 噸,同比增長13.09 %,實現營業收入3.95億元,同比增長14.43%,但是凈利潤為虧損1142.53萬元,同比大幅下降116.18%。
對于公司出現虧損,ST宜紙給出的解釋是,上半年,雖然全球經濟仍在繼續緩慢地回暖,但經濟動蕩加大,通貨膨脹加速上揚,原燃料價格不斷攀升,紙品價格上漲困難,同時雙膠紙和食品紙又進入淡季,公司的外部經營環境極其嚴峻。
事實上,這并不是ST宜紙虧損的最根本原因。據了解,大部分造紙上市公司上半年并沒有出現虧損。
從這家公司歷年年報來看,該公司近年來毛利率呈整體下降趨勢,且明顯低于行業平均水平。在銷售利潤率方面,雖然公司歷年來各項費用率與行業平均值差距不大,但由于毛利率明顯低于行業平均水平,所以即使在盈利年份,銷售利潤率也僅維持在1.5%左右的低水平,大幅低于行業平均值。
ST宜紙是西部地區最大新聞紙、食品包裝原紙、文化紙生產企業,也是第一張國產新聞紙誕生企業,目前制漿能力20萬噸/年,紙品設計產能16萬噸/年。
2007年6月,因環保不達標,ST宜紙曾被停產整頓近半年。因經營不善,從2006年以來ST宜紙連續多年虧損。2006年、2007年分別虧損6491萬元、8854萬元。2008年在獲得總計達2455萬元的政府補貼后,實現微薄的485萬元凈利潤。然而,2009年,ST宜紙又虧損6384萬元。在2010年實現1027萬元利潤后,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6億元,但再次虧損649萬元。
為解決ST宜紙的困境,當地政府計劃將ST宜紙搬遷,并上馬新項目。與此同時,晨鳴紙業(000488)(000488.SZ)和央企中冶紙業集團公司等多家造紙企業都曾計劃收購ST宜紙,但是均未能成功。
在晨鳴紙業和中冶紙業集團公司等外地企業退出后,當地政府只能將希望寄托在ST宜紙第二大股東五糧液(000858)集團身上。目前,五糧液集團持有ST宜紙16.06%股權,僅次于宜賓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
今年4月27日,ST宜紙發布了一項可能涉及公司股權事宜的公告,隨后停牌。5月10日,ST宜紙發布公告稱,政府相關部門與一家公司洽談的合作項目關于公司股權事宜未達成一致意見,已終止合作談判,并且公司在未來三個月內沒有資產重組等重大事項。
四川當地一家協會負責人此前對《第一財經日報》透露,沒有合作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五糧液集團不愿接受政府提出的較為苛刻的條件。
造紙行業一位分析師曾告訴本報,ST宜紙未來只能寄望于重組,否則很難走出經營困境。
從今年8月開始至10月,ST宜紙的老區將開始停產,并開始進行土地處置相關工作。2012年底前完成新區項目建設。新區將保留食品紙和文化紙兩個產品。新區建化學竹漿9.5 萬噸/年,化機漿6.8萬噸/年,食品紙10萬噸/年,文化紙10萬噸/年。
但ST宜紙有沒有足夠資金進行建設還是個問題。數據顯示,長期以來ST宜紙資產負債率持續上升,近年來更因經營狀況惡化導致該比率上升至95%以上,2010 年為97.9%,已接近資不抵債狀態的破產狀態,資本安全度極低。同期,行業平均資產負債率只有5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