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一市民向閩東日報民生熱線反映,位于福建寧德蕉城區霍童溪旁早于2007年12月被政府全廠關停的潔盛造紙廠,不僅從未關停過,而且通過更名為“中盛紙業”辦理了排放污染物許可證,還榮獲福建省著名商標稱號。三天來,記者就市民反映的這一怪象進行了走訪調查。
調查
紙廠生產一如既往
8月14日,記者來到霍童鎮溪南村,走進寧德市中盛紙業有限公司,只見廠區中央煙囪冒著滾滾濃煙,紙廠鍋爐房、生產車間的工人們正在忙碌。生產車間后是毗鄰霍童溪的污水處理池, “我在紙廠工作了5年多,平時生產產生的污水都有回收循環利用,不會對霍童溪產生影響。”紙廠鍋爐房工人章欽林說道。
霍童溪,寧德的“母親河”,是全省12條主要河流中水質保持最好的一條,曾被評為“優清河”。造紙廠就建在霍童溪旁,是否經過審批?走進紙廠辦公室,墻上掛著一面“排放污染物許可證”,這張許可證是由蕉城區環保局于2009年6月8日簽發,有效期至2012年6月7日止。“我們廠所有手續都有。”紙廠經理吳貴釵介紹,寧德市中盛紙業有限公司前身為寧德市潔盛紙業有限公司,從1992年開辦以來,環評、排污許可等手續都有辦理。

中盛紙廠生產排放的污水仍在流淌
“從來都不知道曾被全廠關停,也沒有收到相關的通知。” 吳貴釵告訴記者,對于紙廠已于2007年12月被關停一事,她并不知曉。2007年7月,她向有關部門提請廠名變更,將“潔盛”改為“中盛”,雖然廠名變了,但企業的生產、規模、廠址、污水處理設施甚至管理人員都不變。
環保
中盛紙廠未經審批
在走訪中,記者了解到,根據《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2008年度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的意見》,2007年12月,寧德潔盛紙業作為結構關停COD減排項目已被要求全廠關停。一業內人士表示,所謂結構關停,意味著紙廠并不符合產業政策,是高耗能、高污染企業。
“我只知道紙廠更名,并不知道紙廠關停。” 吳貴釵說,潔盛紙廠變更為中盛紙廠后,也曾向環保部門報請審批。寧德市中盛紙業有限公司是否經過審批呢?8月16日,蕉城區環保局分管污控股、污染源普查的吳平華告訴記者,寧德市中盛紙業有限公司因出具不了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等資質證明,可以確定是未經環保審批。
紙廠既然是未經審批,為何能辦理“排放污染物許可證”,還榮獲了福建省著名商標稱號?對此,吳平華表示,“中盛”紙廠原為“潔盛”紙廠,雖然名稱變了但實體不變,排污許可證的發放是按工商營業執照及原廠的環評報告來辦理的,而且在排污許可證發放之前曾對紙廠排放污水進行監測,監測結果也達到功能排放標準。
潔盛紙廠2007年12月被要求全廠關停,僅僅更個名,又照舊繼續生產。不但如此,在一年半后,這樣一個未經審批的紙廠,自身都不合法,居然驗收合格還取得了排污許可證。
呼吁
“形式”停產亟待監管
對于紙廠所說的并未收到關停通知,吳平華表示,關停計劃表是通過郵遞送達企業,至于企業有沒有收到并不清楚。“2009年,排污許可證發放后,蕉城區環保部門每年都對中盛紙廠污水排放口進行監督性監測,一年兩次,監測結果為達到功能區排放標準。” 吳平華說。
讓未經審批的紙廠繼續生產,對其污水排放口的監測結果怎能讓人信服?這樣的紙廠被允許生產前提就是一種錯誤。中盛紙廠延用結構關停的潔盛紙廠實體,其實體是否合法,被關停的潔盛紙廠原有的環評報告是否仍然有效,對于記者提出這樣的疑問,吳平華表示“不好說”。
長期以來,市委、市政府一直關注著霍童溪流域的環境保護,為了“母親河”的純凈,我們呼吁,有關部門能認真管一管,不要讓早該關停的紙廠還停在文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