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前三季度需求不旺以及原料上漲、價格下跌的處境下,造紙行業的結構性過剩顯得尤為突出。面對四季度業績增長整體不利的局面,造紙行業上市公司紛紛出手,或是積極引入戰略投資者,加快整合和轉讓低檔紙生產線的步伐,或是力挺定向增發以改善現金流。
造紙行業細分品種較多,近年來用于高端包裝和具備剛性日用需求的白卡紙景氣度相對較好,而銅版紙、書寫紙和新聞紙受閱讀習慣改變的影響,產能則相對過剩,低端生產線便成了行業整合淘汰的重點。昨日,晨鳴紙業發布公告稱,擬以1.75億元將赤壁晨鳴20%股權、咸寧晨鳴100%股權,以及控股子公司持有的赤壁晨鳴31%股權悉數轉讓。業內認為,將中低檔書寫紙生產線轉讓,公司一方面是整合資源,集中向高端產品方向發展,另一方面則意在回籠現金流,以改善年終的資金壓力。
三季度以來,有轉讓整合公司股權動作的不止晨鳴紙業一家。日前,福建南紙控股股東福建省輕紡控股采取公開征集受讓方的方式出讓股權也引起了各方關注。業內認為,輕紡控股此舉意在為上市公司引進戰略投資者,從資金和技術等方面支持公司的竹木纖維項目。此前9月份,先后有上海綠新、安妮股份轉讓所持有的造紙公司股權,其中安妮股份預計,轉讓行為能增加合并報表稅前的投資收益約450萬元到500萬元,會對2011年度的經營業績產生正面影響。
事實上,不論從環比還是同比來看,今年三季度,造紙行業營業收入和凈利潤情況均不太理想。聚源數據統計顯示,三季度23家造紙行業上市公司(申萬行業分類)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了50.92%和21.13%,但營業收入增速同比去年放慢了近5個百分點,環比增速更是下滑近50個百分點,凈利潤同比去年減少18個百分點,環比上半年增速也驟降了近60%。
與去年三季度到今年上半年原材料大幅上漲導致行業毛利率整體下滑不同的是,今年三季度以來,紙漿等原材料的價格雖然顯著回落,但紙價卻也開始跟跌,行業整體的毛利率再次下滑;除此之外,絕大多數造紙行業上市公司還面臨存貨周轉天數增加以及負債率增長的不利局面。
從經營性現金流數據看,行業整體比上半年雖有改善,但起色并不明顯。三季報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23家造紙行業上市公司中,只有華泰股份、太陽紙業、美利紙業、博匯紙業等10家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凈額在逐季改善,而這10家上市公司中,又以太陽紙業的賬款回收質量情況相對較好。根據季報數據測算,三季度太陽紙業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為經營活動凈收益的1.56倍,而上年同期該比例僅為0.68。面對現金流的持續壓力,今年下半年以來,先后有岳陽林紙、晨鳴紙業、凱恩股份和冠豪高新等4家公司宣布了增發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