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5日晚,一則來自外媒的報道,震撼了中國印機業:世界第二大印刷機械制造商德國曼羅蘭集團(manroland)已于當日申請破產。4 月PRINTCHINA2011展會上,曼羅蘭“weareprint”的宣傳語還猶言在耳,頻頻傳來的銷售捷報還喜氣未消,如今曼羅蘭的資產重組已成既定事實。曼羅蘭的過去讓諸多企業驚嘆惋惜,而曼羅蘭的未來走向,更是引起了各方的猜測和傳言。龐大的印刷帝國曼羅蘭將“花嫁”誰家,筆者對此做出如下預測:
預測1:與海德堡“兄弟”攜手
同樣是國際印刷機械制造行業的龍頭企業、總部同樣位于德國、并擁有同一大股東德國保險巨頭安聯集團(Allianz),海德堡與曼羅蘭的關系不可謂不特別:一方面是最大最強的競爭對手,另一方面也可稱之為“同胞兄弟”。
正是如此特殊的關系所在,曼羅蘭與海德堡的合并傳言時有耳聞。2007年,傳聞海德堡公司曾考慮購買曼羅蘭公司的超大幅面印刷機并退其進行重新貼牌,但在當年,海德堡自己創建了一個超大幅面印刷機生產基地;2009年,手握海德堡公司12%股份與曼羅蘭75%股份的德國安聯集團曾突然建議兩大印刷機制造商進行合并,引起行業大震蕩,德國媒體更是傳出兩家企業已經分別委托美林證劵和德意志銀行對可能出現的合并交易提出意見,但后因諸多不確定因素導致計劃擱淺。
近年,海德堡與曼羅蘭都在對自己的生產規模、勞動協議、銷售團隊、產品結構進行重大調整,在曼羅蘭申請破產的“危難之際”,海德堡是否可能與曼羅蘭“兄弟”攜手?
假如海德堡與曼羅蘭“強強聯合”,如何通過德國反托拉斯監管機構的審查是不可規避的問題,兩強聯手,世界印機行業將出現顯而易見的壟斷格局。
另一方面,穩據印刷行業龍頭地位的海德堡,近年來業務發展也并不明朗。與曼羅蘭外部環境相似,受制于歐洲、北美等地低迷的經濟環境,傳統印機需求的下滑,歐盟債務危機等因素的影響,海德堡雖然在2010-2011財年取得了27.57億歐元的總收入業績,較于往年有所增長,但仍然難逃1.29億歐元的凈虧損現實。
從產品結構而言,卷筒紙膠印是曼羅蘭的一大業務版塊,而海德堡早在2004年就將自身的卷筒紙膠印業務售予當時的美國高斯國際公司;單張紙膠印機,曼羅蘭在技術上處于行業領航地位,但該業務擋不住的下滑趨勢,也成為曼羅蘭走向“破產”的一大因由。
預測2:與高寶“喜結良緣”
同樣位于德國的德國科尼希&鮑爾(高寶)企業集團也是世界頂級印刷機制造企業之一,而與當前更專注于單張紙膠印機研發的海德堡有所區別,高寶除了單張紙膠印機上的發展,其卷筒紙膠印也是國際領先水平。假如高寶與曼羅蘭攜手,必然形成全球卷筒紙膠印機市場的壟斷地位。
一石激起千層浪,2010年8月,高寶也確實向曼羅蘭伸出了合并的橄欖枝,有意“迎娶”曼羅蘭。當時國內印機行業也對此進行了熱烈討論。有專家認為,“高寶與曼羅蘭的合作,將對另一印刷巨頭海德堡造成巨大的沖擊。高寶的技術加之曼羅蘭的生產規模,將達到兩個企業的優勢互補。”
但在高寶提交了一份簡介并購曼羅蘭的報價后,可想而知,遭到了曼羅蘭大股東安聯集團的強烈反對,曼羅蘭公司明確暴食想要保持獨立,并不會考慮高寶的此份報價,并購之事不了了之。
預測3:結緣中國“遠嫁”東方
如果說當今世界印刷最具活力的地區,“中國”二字會閃耀在每一個印刷人的腦海中。在此,暫不探究中國印刷經濟緣何在當前萎靡印刷業中“一枝獨秀”。中國近年印刷業的飛速發展、火爆的展會設備采購引來了世界各地的同行高度關注。4月份的PrintChina2011展會一躍成為僅次于Drupa全球印刷第二大展,就足以說明。
火爆的市場,更加之國家“十二五”的印刷業規劃中,高端印機是生產研發被多次強調,產業升級,結構調整成為一大趨勢。國家的宏觀政策優勢,必然會帶動行業中企業的“大膽邁步”。
上海電氣印刷包裝機械集團全盤收購美國高斯,與美國晨興集團聯手收購日本秋山印機,為中國印機業的海外并購開足了先例。而其他行業,中國企業兼并國際大型企業的新聞在近年來也不斷在上演。如汽車品牌吉利收購沃爾沃100%股權,就是一起典型的“小蛇吞大象”。
在曼羅蘭申請破產傳言還未證實使,就有行業人士斷言,“能收購曼羅蘭不會是別人,只會是中國。中國的印刷市場說明了一切。”
曼羅蘭是否真的能“遠嫁”中國,成為中國印刷行業的“外來媳婦兒”,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