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是重要的發展資源,良好環境本身就是稀缺資源,要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十二五“發展主題主線的要求,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在12月20日第七次全國環境保護大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出席大會并表示:“要突出把握好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在穩增長的過程中,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取得新進展,而環保既是發展,也是轉型。加強環保可以倒逼經濟轉型,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內容,也是檢驗轉方式成效的重要標志,可以促進可持續發展。”
據了解,上述環保大會是我國環保領域最高級別的會議。本次大會的主要議題是回顧“十一五”期間環保工作的功過,同時部署下一個五年的任務。市場人士表示,通過會議,有望將節能減排任務落實到各省市,同時會后也將會出臺一系列產業規劃和配套政策,對環保行業形成實質性利好。
“十二五”期間
環保投資需求可達3.4萬億元
“大會從全局的角度明晰了產業發展的方向,特別是污染物總量減排目標責任書的簽訂,對地方政府和主要排放大戶產生硬約束,成為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市場人士表示。據了解,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在會上與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及包括華能、大唐在內的幾大公司正式簽署了“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目標責任書。目標責任書詳細列出了各省市和企業集團重點減排項目清單,其中,僅目標責任書所列項目,“十二五”期間,全國將至少新建1184座城鎮污水處理廠,日處理總能力4570萬噸;4億千瓦火電機組建設脫硝設施,以及一大批造紙、印染、鋼鐵、水泥等治理工程。
同時,國務院還印發了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的通知。根據《規劃》,2015年比2010年的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將下降8%,氨氮排放總量下降10%,二氧化硫排放總量下降8%,氮氧化物排放總量降低10%,地級以上城市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以上的比例增加8%。為實現上述目標,《規劃》表示:“要推進主要污染物減排,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加大鋼鐵、有色、建材、化工、電力、煤炭、造紙、印染、制革等行業落后產能淘汰力度;著力削減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加大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減排力度,持續推進電力行業污染減排,加快其他行業脫硫脫硝步伐。”
值得一提的是,《規劃》還表示,在“十二五”期間,全社會環保投資需求可達3.4萬億元。其中,優先實施8項環保重點工程,開展一批環境基礎調查與試點示范,投資需求約1.5萬億元。
環境保護需建立區域聯動機制
“隨著各種環境問題的逐漸凸顯,環保產業面臨的挑戰絕不僅僅只是COD、二氧化硫的污染,除了要解決一直存在并不斷加劇的大氣污染、水體污染等問題,還要面臨久經污染的生態環境修復、重金屬污染、危廢包括重金屬對人體的致命性傷害等問題。”在最新發布的策略報告中,申銀萬國的研究人員表示,節能減排的難度日趨加大。
國務院日前也表示,當前,我國節能減排工作還存在責任落實不到位、推進難度增大、激勵約束機制不健全、基礎工作薄弱、能力建設滯后、監管不力等問題。這種狀況如不及時改變,不但“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難以實現,還將嚴重影響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談及未來5年節能減排的破題,環保部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司司長劉炳江表示,“要抓好氮氧化物指標,全面推行燃煤電廠脫硝制;強化水泥、煤化工等行業氮氧化合物脫硫;開拓好交通環保領域和農村環保領域等。同時,還要加強淘汰落后產能的減排核查;與減排的重點工程、地區和重點央企集團簽訂減排目標責任書;對不能按時完成重點工程項目建設的地區和企業集團,實行區域限排。”
“環境保護僅僅依靠一個部門或者一個區域的力量是不夠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在環保大會上,上海市副市長沈駿也表示,尤其是在大氣污染防治和流域污染防治方面,由于污染物流動性大,涉及部門廣,有必要建立區域聯動機制,同時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協調合作,共同治理和保護環境。
投資邏輯由政策預期轉向業績增長
市場人士表示,國家“十二五”節能環保在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居首,在產業政策和積極推動下,環保行業將進入活躍期,有望達到3萬億元的市場規模。“屆時,節能環保產業的比重或者產值可能大于固定資產投資。”上述人士進一步表示。
“環保大會過后,行業相關的專項規劃將在年底密集出臺。”國聯證券的研究人員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重點集中在:一是大氣污染防治領域,國家會提出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標,涉及工業粉塵、煙塵、硫化物、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二是水污染處理政策,包括污水處理費用、稅收、環境稅征收等扶持政策;三是固體廢棄物處理相關領域的補貼政策出臺,包括垃圾發電領域;四是環境服務業的比重提升,對工程、技術服務類上市公司等直接形成利好。”
世紀證券的研究人員也認為, 2012年將是環保行業良好的布局期,投資邏輯將從對環保政策的預期轉向業績的增長:在污水處理領域,隨著“十二五”污水處理投資力度的顯著增加以及污水處理費全國范圍大幅上調,污水處理將迎來快速發展期,看好具備地域擴張優勢、污水處理核心技術優勢的企業;在大氣污染治理領域,隨著火電廠新排放標準的出臺,火電廠脫硝市場將開啟,火電脫硫改造和非火電行業脫硫將大力開展,看好具備工程運營經驗、脫硫脫硝技術優勢明顯、訂單獲取能力強的企業;在固廢處理領域,隨著垃圾處理費隨水價開征以及垃圾處理技術路線爭議的平息,固廢綜合處理將成為重點方向,看好固廢處理龍頭企業;在環境監測領域,《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二次意見稿不僅完善了污染物項目和監測規范,而且提高了統計數據的有效性,并且將PM2.5、重金屬等納入基本監測項目,因此,環境監測設備面臨巨大市場空間,看好在大氣、重金屬等監測設備具備領先優勢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