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工業通過調整產品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積極推進節能減排,促進綠色發展,加快提升了造紙工業整體水平,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產業結構趨于合理
我國造紙工業已步入世界造紙先進大國行列,為紙業綠色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紙和紙板產量及消費量已連續兩年位居世界首位。經過十年發展,造紙工業投資3700多億元,新增先進產能力3700萬噸;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生產線,已擁有年產100萬噸化學木漿、20萬噸竹漿、10至30萬噸化機漿、廢紙漿、廢紙脫墨等生產線;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裝備達40%左右。新聞紙、高檔文化紙、包裝紙等產品質量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行業步入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快車道
“十一五”期間,造紙行業單位產品綜合能耗降低18%以上,平均取水量降低17%,主要污染物COD排放量下降53%以上,噸紙及紙板原生紙漿消耗降低20.4%,2010年全國造紙行業淘汰落后產能539.2萬噸,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發改委、環保部、財政部等組成的部際淘汰落后產能協調小組對2010年各省淘汰落后產能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檢查考核。總體來看,各部門、各地區積極采取措施,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穩步推進,實現了增產減污的目標。2011年下達淘汰造紙落后產能任務計劃744.5萬噸,將淘汰落后產能指標落實到企業,造紙工業落后生產能力的退出,為國家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國產裝備制造業得到快速發展
目前國內制漿造紙裝備制造企業采用多項新技術,已能夠提供年產10至15萬噸漂白硫酸鹽木(竹)制漿和堿回收成套設備、年產5萬噸脫墨廢紙漿、年產15至20萬噸廢紙漿生產線成套設備、年產10萬噸以下各類文化紙機、年產20至30萬噸箱紙板機等設備,已具備為中小企業技術改造提供先進、適用技術裝備的能力。與此同時,相應配套的脫水器材和化學品生產企業也取得顯著的技術進步。
環境保護裝備和技術發展提速
由于嚴格的廢水排放標準的頒布,造紙行業普遍采用了廢水三級處理工藝,采用了大量西方國家沒有采用的技術和工藝。如化學絮凝工藝和針對廢水生物處理后殘余有機物的深度氧化處理,廢水處理殘余營養鹽的控制,制漿和生物污泥的資源化處理等。
“十二五”期間造紙行業淘汰落后產能任務依然艱巨,要進一步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規范行業投資行為,遏制低水平重復建設,加強環境保護,促進節能減排,實現產業持續健康發展。運用好法律、經濟和技術等手段,堅持把推進自主創新和科技進步作為工業轉型升級的關鍵環節,強化安全、環保、能耗、質量、土地等指標約束作用,對不符合要求的落后產能堅決淘汰。各級地方工業管理部門和行業協會要嚴格執行產業政策,研究完善相關政策措施,推動造紙行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