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寧縣留守營鎮位于撫寧縣東南,離渤海灣10余公里。上世紀90年代初,這里曾是遠近聞名的“魚米之鄉”。每到夏秋季節,留守營鎮上萬畝稻田花香四溢,位于這里的一條人工修建的泄洪渠里小魚蝦隨處可見。
自從造紙廠、玻纖廠和化工廠進駐該鎮后,這條本來給兩岸村民造福的人工河,卻變成了一條讓人避不可及的臭河。
日前,記者在撫寧縣采訪時見到了這條讓留守營鎮群眾厭惡的人工河。河里灰黑色的淤泥布滿整個河床,一股未經處理的污水直接順著河流排入離此10余公里的渤海,兩岸居民提起這條河都愁容滿面。
“這條人工河的水,都是上游造紙廠和化工廠排出來的”,一位村民指著這條散發著惡臭味的人工河告訴記者:“我們當地居民曾經多次向上反映過,可是到現在也沒有治理好,如果你們夏天過來,幾公里遠就能聞到從這里飄出去的臭味兒。”
在村民的帶領下,《中國產經新聞》記者來到樊南村,發現這里有3家造紙廠。在凡南造紙廠的廠房后面,一股未經處理的污水正肆無忌憚地排放在人工河里。村民張某說:“這個企業經常這樣排放污水,經過執法部門查處,企業的大部分污水,都排到造紙廠污水處理廠了,但也經常偷排污水,有時晚上偷排更厲害。”
在另一家排污企業——撫寧縣樊南紙業的廠房后面,記者同樣看到該企業未經處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到地里。排放的污水經滲透蒸發后,剩下了黑灰色的污泥。
隨后記者致電撫寧縣環保局,環保局執法大隊張隊長趕來后告訴記者:“這兩家企業應該都沒有生產,都在檢修階段。”可是,記者在樊南紙業聽到了不同的說法。樊南紙業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企業在生產,但是生產規模不大,每天生產100噸左右,兩三天才排一次污水,而且排污的地方都是自己的地。”當記者提出企業是否在排污的地上做過防水時,這位負責人說:“簡單鋪了點東西。”在企業提供的環評上,記者看到:廢水應該由污水處理站處理后進入污水處理廠。
阜寧縣環保局執法大隊張隊長告訴記者,樊南村的這兩個造紙企業手續都齊全,就是有些跑、冒、滴、漏現象,這兩天局里將要求企業限期整改,整改不達標的將責令企業停產。當記者要求看看凡南造紙廠環評手續時,張隊長卻說:“這個造紙廠由于建廠比較早,沒有做環評,那時國家也沒有要求,他們只有《河北省污染源監測報告》,這就相當于環評了,排污許可證也都有。”記者提出看該企業環評時,張隊長卻反問記者說:“你認為企業在非法排污嗎?企業的排污許可證正在辦理,正在辦理就是有排污許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