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在北京舉行的“藍靛金箔中國畫·桑皮紙繪畫作品展”上,78歲的桑皮紙制作技藝傳承人阿卜杜喀迪爾·阿依普正在為觀眾展示桑皮紙制作工藝。
現代的國畫藝術、古老的造紙技藝,兩者相逢,迸發出極大的魅力,引人入勝。最近幾天,在北京中國國家圖書館古籍館,來自新疆的“藍靛金箔中國畫·桑皮紙繪畫作品展”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新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厚,如何保護類似桑皮紙這樣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住疆全國人大代表們帶來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
融合現代藝術古老工藝煥發生機
3月12日上午,全國人大代表、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點擊觀看張春影視作品《哈兒傳奇》)賢專門參觀了“藍靛金箔中國畫·桑皮紙繪畫作品展”。
畫展上不僅有畫在桑皮紙上的油畫作品,還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桑皮紙制作技藝傳承人阿卜杜喀迪爾·阿依普現場表演制作桑皮紙的過程。
一幅幅具有濃郁民族風情、獨特人文景觀的作品,讓觀眾們看到了一個透過桑皮紙渲染出的空靈、深沉、滄桑的世界。
張春賢說,在桑皮紙上作畫,將新疆優秀的傳統文化與時代發展有機結合,使千年薪火相傳的古老技藝桑皮紙重煥光彩。桑皮紙繪畫作品中充分體現了當今新疆開放、創新、交流融合的現代文化引領的寶貴精神內涵。一幅幅展現新疆多彩的民族風情、壯麗風光和新疆改革發展輝煌成就的繪畫作品,激發起各族人民對保護文化遺產、弘揚中華文化的決心。新疆要堅持走保護與傳承相融合的成功之路,為新疆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為新疆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據了解,有著中華造紙術“活化石”之稱的和田桑皮紙于2006年5月被列入中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遺產名目。桑皮紙以桑樹皮為原料,其紙張拉力強、防蟲、不易褪色、吸水性好,在清朝和民國時期被廣泛用于和田政府的典籍書冊、紙幣發行等。
自治區黨委、政府十分重視對桑皮紙的傳承與保護。目前,已在和田地區墨玉縣投資建設傳承中心,自治區文化廳也積極推廣用桑皮紙繪畫和書籍裝飾應用等方面的文化創意,在傳承中創新。
全國人大代表阿不都拉·阿巴斯說,通過政府支持,桑皮紙和現代藝術融合,讓這項古老工藝找到了新時期發展的契機,這種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方式可以復制,可以用于更多非遺保護上。
找到并守護非遺的“根”
住疆全國人大代表阿曼把依·達吾提說,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形勢還很嚴峻,特別是一些老藝人年事已高,而他們的技藝又后繼無人,新疆許多古老的技藝頻臨失傳。
阿曼把依·達吾提說,他一直在關注哈薩克的熊舞,熊舞在哈薩克語中稱為“阿尤畢”,“傳說很久以前,哈薩克族人狩獵的地方,常常有熊出沒,每每狩獵成功,獵手們就會模仿熊的各種動作,歡呼勝利。久而久之,哈薩克族人的祖先們就把狩獵的情景編成了熊舞!
如今,“阿尤畢”在哈密的巴里坤、阿勒泰的哈巴河一代還存在著,但是由于舞蹈動作的難度、道具的沉重等,如今能跳這個舞蹈的人已屈指可數。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之前,哈薩克族牧民中會表演熊舞的人還算多,但如今已面臨著后繼無人的境地!卑⒙岩馈み_吾提說。
阿曼把依·達吾提說,在非遺保護方面,要找到并守住“根”。非遺的傳承人很重要,只有保護好這些傳承人,才能讓非遺發揚廣大,“建議政府鼓勵年輕人學習非遺文化,加大對非遺傳承者的生活補貼,讓這些人能專心致志將原汁原味的非遺文化留下來!
加強非遺生產性保護項目
新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厚、秉賦優異、風格獨特,在增加就業、拉動經濟、促進旅游、改善民生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其發展前景越來越廣闊。
住疆全國人大代表努斯來提·瓦吉丁建議,以列入世界級、國家級和自治區級民間表演藝術、傳統美術、傳統技藝、民俗4類“非遺”項目為重點,通過建立不同類別、不同規模的非遺生產、營銷、服務基地(場所)來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通過這種方式可積極推動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優勢資源的有序開發、合理利用、創新發展,努力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迸箒硖帷ね呒≌f。
努斯來提·瓦吉丁建議,可對適合采用生產性保護、開發措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采取適當集中連片、前店后廠方式,建立規模不等的生產營銷基地。對適合現場表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與民族特色飲食結合起來,采取邊欣賞民族藝術、邊品嘗特色飲食的方式,建立演藝餐飲場所。
“非遺文化的保護傳承需要政府支持,也需要自己走出一條保護與發展之路,針對不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實行產業化保護,將是未來保護非遺的一條可行之路!迸箒硖帷ね呒≌f。
非遺保護需全民參與
本次全國兩會上,住疆全國人大代表牛汝極帶來了關于建立我國“少數民族樂器博物館”的建議,建議通過組建博物館來保護這些文化遺產。
牛汝極說,目前非遺保護大多采取開發產業來保護,不少非遺項目得到了很好的保護,但在新疆,很多傳統文化都是傳統手工業性質,若不按照原有的產業性質發展,而是作為文化資源去追求利潤最大化就會變質。
牛汝極說,非物質文化遺產大都存在于民間文化中,“我們必須遵循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在規律,尊重這些民間文化的原貌,用本土民俗文化有序開發來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
目前,采用生產性方式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一般都是由政府、文化部門、企業主導,“政府可發揮統籌協調的作用,文化界將是主導,商業元素可適度參與,只有三者協調好關系。這項工作才能科學有序進行!
牛汝極說,文化是全世界的,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主人,只有全社會都參與到保護當中,才能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