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工”從“林”
在從事機電、房地產生意二十八年后,溫州商人涂良華正轉身進入林業市場。自競得10551畝國有商品林林地林木50年的使用權后,云南西盟縣的這塊山地已讓他成為溫州商人中新的傳奇。
與緬甸為鄰的這塊土地上,無疑有著吸引他的巨大市場價值:可供年開采4000方的林木輪伐指標,多以西南樺、柚木等優質高檔木材樹種為主,接近熱帶的林地上,更適合各種經濟作物種植。
“房地產利潤太低,機電行業這兩年也不景氣。”現為云南安得利農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的涂良華說,進軍林業,無疑是不錯的選擇——2011年11月,他用一千多萬元競得了這塊土地。
接下來則是更大的手筆——5年之內他將計劃投資1.5億元,種植鐵皮石斛等名貴中藥材。“現在才剛剛起步,我們看好未來的市場。”涂良華說。
在溫州,看好林業投資的并非涂良華一人。
低壓電器大佬,人稱“豹哥”的鄭元豹看好的是紅豆杉。2011年,他旗下的人民電器集團首期投入2000萬元,從南方地區和加拿大引進曼地亞紅豆杉共200萬株。種植的林地正是溫州樂清牛鼻洞村的兩千多畝荒山,租期50年。
正泰集團同樣對進軍林業充滿信心。華東林業產權交易所副總經理徐禺鋒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前段時間正泰集團委托他們做評估,購買了浙江安吉一塊林地。
服裝企業也打起了林地的主意。從事服裝生產的森馬集團此前便租賃了甌海澤雅龍頭村的200畝林地20年的使用權,大規模種植甌柑,并注冊商標開發后續產品。
而浙江華野景觀綠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華野)董事長帥新武的野心則更大。在2010年12月全資收購華野綠化后,他正大規模地擴大自有林地的規模,醞釀將其打包上市。
目前,該公司在江西、云南、重慶、福建、山東等業已啟動林權改革的省份都建立了各自的基地,“基本上都是千畝起步”。之前浙江華野投資一個多億建的11個苗場,現在市場評估價值已超過2億元。
在帥新武的思路中,苗木必須與景觀綠化鏈接,才會有爆發力。景觀林的好處顯而易見,它兩年就能長成。“如果是懂行的人管理、品種組合好、時效性考慮好,每兩年的正常投資收益,都會在50%以上,這比普通工業企業高得多。”
“搬也搬不走的投資”
“過去工商企業盈利能力強,很少有人關注農林業。但近來隨著利潤率的下降,許多企業正開始關注林業。”華東林業產權交易所副總經理徐禺鋒說,林權投資正以每年30%的速度遞增。
“很多有識之士把它當成是二十年前的房產。”徐禺鋒說。受過去定價過低等影響,現在林權的溢價正變得異常迅猛。以交易所處理過的兩塊浙江林地為例,從2010年到2011年年中,浙江江山市的一塊林地拍賣時漲了50%,而遂昌縣的一塊林地,交易時竟翻了一倍半。
嗅覺敏銳的溫州人無疑是最早發現其投資價值的那一批人。“交易所剛開張,第一波客人全是溫州人,他們拎著錢就說要跟我們合作,要我們介紹林地客戶。”徐禺鋒說。考慮到溫州資本投機成分太重,太擾亂市場,他們最終予以拒絕。
不過,面對兇猛的溫州民間資本,無人愿意永遠拒絕。2011年10月15日,華東林業產權交易所還是和麗水市林業局聯合主辦了麗水市生態林業(林權流轉)投資項目溫州招商推介會,依然向龐大的溫州民間資本拋去了橄欖枝。
據麗水市林業局的人士介紹,麗水對林業投資有各種優惠政策,其中包括,對流轉期限5年以上并簽訂流轉合同的,并且經營林地面積超過200畝的規模經營主體,允許按經營面積3‰-5‰的比例在經營土地范圍內建設農家樂、林家樂、生產管理用房等配套設施。
這并不包括在中央傳達扶持林業發展精神后,林權投資的其他政策性補貼。“林權抵押有貼息,林業龍頭企業、五星級農家樂、林道改造都有補貼。這些補貼加起來,為數不菲。”華東林業產權交易所總經辦主任林瑩說。
參會者回憶,推介會前,就有五十多個溫州老板提前預約登記。現場大廳更是座無虛席。一些心急的老板等推介會一結束,就驅車趕往麗水的項目所在地,進行實地考察。
“股市不穩定、樓市在下降,只有林地里的樹木投資,搬也搬不走。”林瑩說。以華東林業產權交易所為例,在過去8年內所做的林權投資交易一直保持著零風險。
林業投資收益顯然更為穩定。帥新武說,苗木每天都在長,具有“雙升值”的優勢,每年可增值20%-30%以上——一方面,它本身每天在長高長大,另一方面苗木需長期培育,它具有很大的稀缺性,“一株小苗,需要20年才能長成。”
尋找“絕版林地”
“林地是稀缺資源。”徐禺鋒說,雖然林權投資紅火了不過四五年,但現在找到合適的林地已經越來越難。經濟林、花卉苗木、用材林、旅游度假、生態養生……無論是哪項,都像當年的房產絕版地塊一樣,變得金貴。
山茶油林地正是其中一例。浙江省油茶產業協會會長祝洪介紹說,由于原料供應不足,山茶油的原料價格一漲再漲,光是每百斤山茶油籽的加工費,就從4年前的12元,升至2012年的35元。
尋找新的山茶油原料基地,成了眾多茶油企業的緊箍咒。“我們需要的都是萬畝以上,最起碼要一兩千畝連成片,但這樣的林地在浙江省內幾乎已找不到。”祝洪說。
難度更大的是尋找既有林權證又適合苗木的基地。“苗木種植對土壤要求很高,現在很多有林權證的地上種的都是非景觀苗木,更適合做用材林,而不具有景觀苗木的功能。”帥新武說。
帥新武剛剛看上了安吉縣的兩塊林地。一塊近五千畝地用來做苗木,而另外一塊2450畝的地,三分之一是苗場,三分之一是沒有林權證的果園,還有三分之一做旅游度假。
“這種離杭州周邊一個小時范圍內的林地,第一難找,第二價格很貴。”徐禺鋒說,安吉賣到最貴的竹林,林權價格已接近兩萬一畝。
同樣急需林地的是浙江家具廠商。隨著俄羅斯、馬來西亞、泰國等多國相繼宣告減少木材出口,國內林業大省吉林、云南、廣西等均已表示林業大幅減產后,木材漲價已成為不可遏止之勢。
浙江家具廠商紛紛尋找自己的儲備用材林。從事木門和實木家具生產的浙江豪族工貿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宏濤,正是其中的一位。徐宏濤希望找到2000畝以上的用材林,但這樣的要求在浙江跡近奢侈。“現在,我正在找外省的項目。”
早期無心插柳的投資者,現在已經嘗到了甜頭。地板上市企業德華兔寶寶裝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最好的說明。
位于浙江湖州德清的這家上市企業,2010年剛剛收購了控股股東手上的江西綠野林場,收購時的評估價已達到1.99億元,而在2007年兔寶寶的控股股東收購時,還不過1.35億元,3年多的時間,林場增值47%左右。
“十年前,德華兔寶寶購買了幾十萬畝林地。當時他們抱著儲備的概念買的,但現在,誰也沒想到,升值得那么快。”與德華兔寶寶有著業務往來的林瑩說。兔寶寶證券事務代表陸飛飛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現在公司已有二十多萬畝林地。
“炒林”風險
2012年2月1日,《浙江省林權流轉和抵押管理辦法》出臺后,讓投資有林權證的基地苗場的人,吃了顆定心丸。“它把原來無法確定價格的、無法實現價值轉換的資產盤活起來了。”帥新武說。
“林業投資是中長期的投資。”徐禺鋒說,“一些投資者今天買了以后,明天就想讓我們賣更高的價格,這不是正確的投資心態。”為了防止產業泡沫化、損害到林業發展,華東林業產權交易所拒絕與這樣的投資者合作。
或許同樣是為了預防投機性的炒作,浙江各縣已出臺了政策對林權買賣進行了相關限制,“兩到五年內不得再轉讓”。林瑩解釋說,規定這一期限自有原因,“長得最快的竹子要兩年,一般經濟作物最少5年,而用材林則最少10年以上。”
不過,資本的逐利性難以阻擋。徐禺鋒說,目前浙商曲線投資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甚至開始當起了林業“開發商”的角色。“有人買了10萬畝,拆分開來分包。你一畝、我一畝,一塊塊地出讓,短期內就能回籠資金。”而吸引購買者的,則是“你擁有自己一塊地”的宣傳。
一位剛剛購買了林地的臨安鋼材老板,或許證實了這樣的心態。在購置的林地荒廢多年后,他為自己解釋說,“那么好的地方,先買來再說。資源是稀缺的,這樣有山有水的地方已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