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的蘆葦隨風搖曳,清澈的湖水蕩起微波,迎面而來的空氣潮濕而清新。4月25日,來到西洞庭湖濕地,泛舟湖上,濕地美景令人心曠神怡。西洞庭湖濕地只是湖南省生態保護的一個縮影。目前,湖南省已建立了19個國家級濕地公園,數量居全國第一。
“一湖三山四水”是湖南的天然生態屏障。近年來,湖南省委、省政府堅持加大投入,努力保護生態環境。環湖地區原有各類造紙企業236家,年排放廢水1億噸,化學需氧量17萬噸,直接威脅湖區人民生產與生活健康。2006年底,湖南省委、省政府啟動洞庭湖區造紙企業污染整治行動,對234家造紙企業實施關閉和停產整治,洞庭湖所設10個水質監測斷面全部恢復到地表水三類標準。為了鞏固治理結果,環保部門嚴格監控,堅決杜絕污染企業死灰復燃,并要求排放達標的造紙企業引進先進造紙工藝。近年來國家兩次提高造紙廢水排放標準,環湖地區造紙企業基本實現達標排放。環湖地區還建立完善了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系統,并在農村地區開展環境連片整治,使洞庭湖區生態逐漸恢復。據湖南省3月環境質量月報顯示,湘、資、沅、澧四水干流全部達到三類水質;洞庭湖水質保持穩定。
湖南省對洞庭湖濕地和湘、資、沅、澧四水上游重點水源涵養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重要生態功能區實施控制性保護,今年初,又劃定湘、資、沅、澧四水干流及洞庭湖區部分區域為采砂禁采區,有力地保護了“一湖四水”的生態安全。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具有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改良土壤、減少污染等多種生態功能。近年來,湖南省大力植樹造林,每年造林300萬畝以上,積極改善生態環境。到2011年底,森林覆蓋率達57.13%,森林蓄積量4.16億立方米,初步形成了以武陵、雪峰、南嶺和羅霄山脈為主體的生態屏障。經監測,全省森林儲碳、放氧、蓄水、固土、保肥等生態效益價值高達8628.17億元。
據湖南省林業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湖南省劃定了7119萬畝森林為生態公益林,都納入國家補償范圍;建立了自然保護區119處,共2018萬畝;建成森林公園108個,共665萬畝,其中國家級森林公園47個,數量位居全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