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我市堅持把節能降耗作為調結構、轉方式、推動科學發展的重要抓手,通過強化目標管理、抓好重點耗能企業節能、推動循環經濟建設、倡導社會節能等一系列措施,全市2011年單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44%,圓滿完成省下達的下降3.43%的節能目標任務,實現了“十二五”良好開局。
形勢復雜 任務艱巨
今年,全市節能降耗工作的主要目標是單位GDP能耗比2011年下降3.43%,節能工作任務依然艱巨,面臨的形勢仍很嚴峻。一方面,淘汰落后產能任務大幅降低。我市高耗能企業較少,淘汰空間小,淘汰落后產能的企業個數和淘汰落后產能量均不足,通過淘汰落后產能來實現節能降耗的空間收窄。另一方面,工業化進程加快對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帶來挑戰。我市處于工業快速發展期,工業新增能耗及電耗的快速增長,給節能降耗造成巨大壓力,同時,生活用能需求剛性增長,也將加大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的難度。
雖然當前節能降耗工作存在許多困難和風險,但我們也面臨不少有利條件。一是高耗能行業增速放緩。去年上半年全市單位GDP能耗不降反升主要是部分高耗能行業產能釋放,隨著2011年企業生產基本恢復正常,今年高耗能行業能耗增長有望放緩。二是產業結構調整加快。今年,全市調結構、轉方式的力度將持續加大,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的勢頭有望保持并加速,有利于節能降耗目標的完成。三是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為節能降耗增添助力。今年,我市將能源消費總量作為指導性指標分解下達到各縣市區,實行強度約束和總量引導“雙控”制,將助推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
統籌考慮 突出重點
通過采取狠抓重點耗能大戶、嚴控能耗過快增長、嚴把項目準入關口、加快節能工程建設、發展循環經濟等有效措施,充分運用經濟、行政、法律等多種手段,努力形成市場導向、政府推動、企業和公眾主動參與的節能工作新格局,確保圓滿完成2012年單位GDP能耗下降3.43%的節能任務目標,為完成“十二五”節能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繼續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一是嚴把項目準入關口。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對擬建的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高于當地單位GDP能耗的項目,年內一律不予審批、核準和備案,對違規建成的高耗能項目一律責令停產。對年內建成且可能影響目標實現的高耗能項目,一律推遲正式投產時間。二是促進重點耗能產業升級。以化肥化工行業為試點,探索建立企業增加值能耗考核制度,鼓勵企業加快建設余熱發電等項目,拉長產業鏈條,實現由擴產節能向結構節能轉變。三是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堅定有序淘汰建材、造紙、印染、制革等行業的落后產能,加大對淘汰落后產能企業的支持力度,引導企業早淘汰、快淘汰、多淘汰。
加快推進重點節能工程建設。一是加快節能項目建設。圍繞實施燃煤鍋爐改造、余壓余熱利用等十大節能工程,實施“610”工程,建設實施6個年節能量5000噸和10個年節能量3000噸的節能項目。二是積極爭取國家和省資金支持。加大跑辦力度,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扶持,精心組織篩選新一批節能技術改造財政獎勵項目和中央預算內資金補助項目,著力提高項目的技術水平、投資規模和節能效果。三是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繼續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突破口,重點推進循環工業園、農業循環經濟建設。加快推進深州、饒陽等省“3255”循環經濟示范縣和武邑循環經濟工業園、老白干等循環經濟示范園區(企業)和深州嘉信等一批示范項目的建設。
抓好重點能耗縣和企業節能。一方面,抓好“雙三十”重點縣。對景縣、深州、冀州、安平4個新老“雙三十”縣,按照省定目標和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促其高標準、高質量完成節能任務,示范帶動全市節能工作。另一方面,抓好38家列入省“千家”企業。對列入省“十二五”“千家”節能重點企業計劃并由省直接考核的冀衡集團、銀海化肥、衡豐電廠、恒興電廠等4家重點耗能企業,促其按照省目標要求,加強節能改造,強化節能管理,提高節能水平;對其余34家列入省“千家”企業的景化化工、深州化肥、河鋼薄板等高耗能企業,促其對已下達的節能量任務進行分年度分解,并督促其全力確保完成。
探索長效機制。一是加強節能管理隊伍建設。強制實施能源管理師制度,完成能源管理師培訓60名,年耗能5000噸標煤以上企業配備2名以上能源管理師。二是探索能源合同管理。加快市場化推進,積極引進能源合同管理模式,鼓勵支持節能服務產業發展,切實解決影響企業節能的“技術薄弱、資金不足”等瓶頸問題。三是加強稅收價格調節。加大懲罰性電價執行力度,研究制定所征收電費專項用以支持節能工作的措施。加大資源綜合利用、合同能源管理稅收優惠政策落實力度。
大力宣傳倡導社會節能。一方面,開展專題宣傳。在《衡水日報》、《衡水晚報》、衡水電視臺等主要新聞媒體的重要版面、重要時段開辟節能專刊、專欄,豐富宣傳內容,創新宣傳方式,增強宣傳效果,強化全社會節能意識。另一方面,組織全民行動。抓好家庭社區、企業、學校、農村、政府機構、科技、科普和媒體等節能專項行動,開展全國節能宣傳周、世界環境日等活動,培育文明、節約、低碳的生產方式、消費模式和生活習慣。
多措并舉 抓好落實
將全年任務目標進一步細化、量化,分解到各縣(市、區)、市直各部門、各重點企業,實行“單位GDP能耗下降率、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率”雙重控制,做到工作全覆蓋,指標全量化、責任全落實。
加強節能培訓。在全市大規模開展節能知識和業務培訓,對政府及有關部門主要領導、主管人員和重點企業領導人,集中時間,重點學習國家、省和市有關節能方面的政策、法規和措施,解決從事節能工作的人員對政策理解不深、把握不準、落實不力的問題,提高開展節能工作的綜合能力和素質。
強化預警監測。堅持用能(電)月會商、季通報制度,建立科學化、常態化的節能預警機制。每月初對全市工業運行、能耗電耗等指標進行分析,查找存在的問題,研判發展趨勢,第一時間分析測算全市節能指標完成情況,研究對策措施,及時預警,增強工作的預見性和主動性。
嚴格督導考核。堅持年初部署、年中督導、年底預考核制度,每季度對各縣市區節能目標完成情況進行通報。對工作不力、季度節能目標完成不好的啟動行政首長約談問責機制和預警機制,限期整改。加大對高耗能企業及公共設施的用能情況、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情況、禁止淘汰設備異地再用情況的依法監察力度,堅決杜絕違法違規用能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