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收獲頗豐
2011年10月,中國-東盟出版博覽會首次亮相南寧,中國和東盟10國的出版界人士和圖書首次聚焦南寧,實現了中國與東盟10國全面出版交流零的突破。中國和東盟10國的出版界人士首次在中國同臺集中展示、展銷雙方的1萬多種精品圖書,標志著廣西正在發展成為中國與東盟10國出版文化全面交流合作的前沿和窗口。
尤其是在第八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期間同時舉辦的中國-東盟出版論壇、中國-東盟數字出版論壇、出版合作簽約儀式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更讓雙方達成了中國-東盟出版界合作的《南寧共識》,簽訂出版合作、版權貿易項目12個,為中國與東盟出版界的交流與合作搭建了又一重要平臺。
而在此前更早的2008年,廣西已經開始著手利用毗鄰東盟的地緣優勢,致力打造中國新聞出版走向東盟的國際通道、交流橋梁和合作平臺。從2008年到2011年間,連續成功承辦了中國出版走向東盟的重大出版交流項目越南、柬埔寨、印尼中國圖書展銷暨版權貿易洽談會,使之成為中國出版走出去的服務平臺,實現中國出版走向越南、柬埔寨、印尼零的突破。
四屆展銷會共出口、展銷中國優秀圖書近3萬種,總碼洋近100萬元。4年多來,通過展銷會這個走出去服務平臺,國內2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參展單位達成向東盟國家輸出版權合同和意向的圖書達600種以上。
同樣,在版權貿易方面,廣西出版發行單位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出版公司建立了密切合作關系,達成版權貿易圖書2163種;其中輸出401種,引進1762種,年均增長25%。在圖書出口方面,通過直接出口、參加國際書展、舉辦廣西書展和中國圖書展銷暨版權貿易洽談會等多種渠道銷售桂版圖書,共向10多個國家出口圖書、音像電子出版物21.6萬多冊(碟),總碼洋600多萬元。
“短板”亟待破解
“盡管我區新聞出版業走出去取得了不俗業績,但與先進省市區相比,差距不小,問題和困難不少。”鄧純東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看到諸多“短板”,亟待破解。
一是廣西還沒有與國外特別是東盟國家建立起出版交流合作的長效機制。雙方的出版交流還處于起步階段,與東盟的相關出版交流整體規劃、合作機制尚未形成,必備必需的機構、人員、技術、資金等工作條件還未具備,交流形式主要以版權、展覽或考察為主。交流形式、渠道比較單一,交流合作的步子、對外開放的程度遠沒有周邊一些省市走得快。
二是廣西的出版企業規模不大、實力不強。最大的單體出版社年銷售總碼洋只有6億元,最大的出版發行集團年銷售額只有30億元。與先進的出版強省相比,沒有資產超過百億元、銷售超過百億元的大型出版企業,也沒有一家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股份制出版上市企業。
三是沒有建立起直接的、長期的、暢通的國際圖書銷售渠道和網絡。由于廣西的出版企業沒有在國外特別是東盟設立自己的出版發行分支機構,缺乏自己的發行渠道,桂版圖書銷售只能依靠東盟的合作伙伴,賬款回收時間較長,出口圖書的品種和數量受到限制。
四是出版走出去的效益不明顯,出版單位積極性不高。廣西圖書版權最大的輸出地是東盟。由于東盟國家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圖書定價偏低,東盟國家出版社所支付的版稅較低。雖然前期聯系投入的時間精力財力較多,但版權輸出和圖書銷售效益不高。
此外,“走出去”的人才匱乏。廣西的出版社版權貿易人員對于版權引進輕車熟路,但對版權輸出業務則不夠熟悉。一些出版社甚至沒有設立專門的從事國際版權貿易的機構和專業人員。
走向東盟需多頭并進
有業內人士表示,要解決以上問題,讓新聞出版真正“走出去”,認清和發揮廣西的區位優勢和地緣優勢是當務之急。
廣西對外開放的最大優勢是靠近東盟。廣西與東盟各國地緣近、人緣親、文緣深、商緣廣,友好關系源遠流長,是中國對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F在,東盟各國有4000萬以上的華人,廣西在海外的華人華僑有300多萬,他們大多數生活在東南亞,對中華文化、廣西民族文化有認同感,并積極與廣西開展經貿、文化等各領域的交流合作。加之已連續成功舉辦了八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有力促進了中國-東盟雙方的經貿、文化合作。抓住這些優勢,廣西出版走向東盟必有大作為。
但新聞出版要走向東盟,發揮地緣優勢只是其一,還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以形成齊頭并進之勢。
首先,要用好、用足國家和自治區有關文化走出去的扶持政策,并做好新聞出版走出去的規劃。
近年來,國家和自治區相繼出臺了有關政策、文件,對文化走出去給予扶持。新聞出版業除要用好、用足相關文件,積極申報有關扶持資金和優惠政策外,還應積極申報、參加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中國出版物國際營銷渠道拓展工程、重點新聞出版企業海外發展扶持工程等重點走出去工程項目。
在廣西新聞出版業“十二五”規劃中就明確支持并鼓勵有條件、有實力的新聞出版企事業單位,以獨資、合資、合作、收購、重組等方式在境外尤其是東盟國家設立辦事機構或出版機構、興辦出版實體、舉辦展會等,共同開發適合境外市場需求的出版選題,開拓海外出版市場。
其次,做強做大幾個重點國際型新聞出版企業集團,建設國外營銷渠道。
出版“走出去”需要有實力強大、抗風險能力強的出版企業。因此,廣西要力爭培育2家左右新聞出版系統的出版、發行企業完成股份制改造并上市融資;3家左右的新聞出版企業通過內涵式發展或兼并重組,成為品牌特色鮮明的全國一流企業;積極推進出版企業跨媒體、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跨國經營發展,打造資產超過百億元、銷售超過百億元的廣西大型國際出版企業集團。
同時,積極實施“借船出!、“造船出!睉鹇,加強與國外特別是東盟出版公司和大型連鎖書店的合作,進一步拓展東盟主流營銷渠道;整合和鞏固現有的東盟國家華文出版物營銷渠道,積極開拓網絡書店等新型出版物銷售渠道;大力實施本土化戰略,積極利用東盟國家的資金、人才、管理經驗等要素,拓展東盟圖書市場。
第三,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建立走出去激勵機制。
以外向型的經營管理人才、版權貿易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翻譯人才培養為重點,加強廣西跨國出版經營管理人才培訓,培養一支具有全球視野和國際化戰略思維、熟悉國際規則和法律法規、精通市場開拓和跨國出版經營管理、外語熟練的復合型人才隊伍,構建廣西新聞出版業走出去人才培養體系。
此外,要建立和健全出版走出去表彰獎勵機制,加大扶持表彰獎勵的力度。目前,我區已設立了做強做大廣西新聞出版業突出貢獻獎、廣西出版對外貿易獎等,專門對在出版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方面取得突出成績的出版發行單位和有關人員給予表彰獎勵。下一步還將繼續加大對輸出版權圖書及在境外銷售的中文圖書的獎勵力度,以提高桂版圖書在國外特別是東盟國家出版市場的覆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