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片的山體被挖空、成堆的大小石塊以及殘垣溝壑,幾個燒青石的爐子頂部冒著煤煙;這里據新密市白寨鎮一村莊不足100米,離牌坊溝小學不足1公里。
新密市是一個石料資源豐富的縣級市,石料開采的發展已久。新密市的四大經濟支柱是煤炭、造紙、耐火材料和建材。其中,石灰僅是建材業之一。
7月2日,新密境內雖有零星陣雨,沿著鄉間公路從白寨鎮往黑峪溝方向,在牌坊溝村通往村后的路上,空氣中彌漫著刺鼻的氣味。拉石灰和料石的卡車穿梭于這條山間土路,車過后,泛起濃濃的粉塵。
順著山路,即可看到2家石灰企業正在生產,一旁堆積的石料和煤沒有任何遮蓋物,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氣直接排放到空氣中,環保設施未見運轉,一家石料加工廠后面也堆積了如山的碎石,這家石料廠門前一個地磅,雖有圍墻,但沒有標注企業名稱,一旁樹葉上已經分不清綠色,綠葉被石粉緊緊包裹著。
山半腰,幾個采石遺留的大坑足有10多米深,旁邊沒有任何危險標志和護欄,站在半山腰,明顯看到,兩家石灰企業未經處理的藍色煙塵隨風飄走。
新密市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方案:2007年6月底前關閉所有以煤為燃料的土法石灰窯;鼓勵建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采用先進技術,使用清潔燃料和清潔生產工藝的石灰窯,但記者注意到,上述兩家企業均是使用煤作為燃料。
該村一些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告訴記者,上述企業生產時經常排放煙塵,但他們也不敢向環保局投訴,因為以前有村民投訴但收效甚微。
在采訪返回途中,路邊一家鼎和商砼站,其原料廠也無任何遮蓋設施,一旁幾臺拉商砼的專用車停在場內,一旁路人告訴記者,一旦遇到大風,該商砼料場的石粉等原料便會隨處飛揚。
而(新密市采石場綜合整治實施方案),其中羅列了八條整治標準。標準中的第二條要求,原料和產品要進入全封閉料庫堆存,不得露天堆存。
白寨鎮政府主管環保和安全的李副鎮長告訴記者,兩家石灰窯企業均有環評手續,并且已經通過驗收,而鼎和實業環評手續正在履行中。
一邊是企業環保手續合法,一邊是環保設施不能完好發揮作用,類似的情況幾乎發生在所有環保事件中,個中原因沒有答案,令人遺憾的是,這些問題每每被追問,但從來都沒有確切的答案。以環境整治為主題的環保風暴不斷,環保違規違法事件卻接連發生,環保監管體系的脆弱是否是主因便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