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正進入“無紙書籍”新時代,電子化教學產品逐步成為各國新寵,在該系列產品的國際標準化競爭方面,我國占得先機。記者近日從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獲悉,我國提出的“電子課本”和“虛擬實驗”兩項國際標準提案,正式在ISO/IEC(國際標準化組織/國際電工委員會)立項,將有力提升我國在該領域的競爭力。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信息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師余云濤告訴記者,今年2月,ISO/IEC JTC1/SC36(信息技術 學習、教育和培訓分技術委員會)發起了對《信息技術學習、教育和培訓 電子課本》和《信息技術學習、教育和培訓 虛擬實驗》兩項國際標準提案的NP(新工作項目提案)投票,經過3個月的投票期,我國兩項國際標準提案均得到各成員國積極支持,獲得正式立項。
據介紹,“電子課本”國際標準提案的提出,可以從電子課本的內容結構規范、媒體表現規范、功能結構、內容包裝規范等方面做出相應的規定,指導電子課本開發研制。該提案順應了未來教育應用的發展趨勢——電子閱讀、數字化學習,促進了電子課本的整體發展,具有交互性、關聯性、富媒體性和開放性等突出的數字化特性的電子課本,形成了教育資源的新形態、新載體和學習的新環境,有利于教育改革,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構建學習型社會與終身學習體系,為促進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作出貢獻。
“虛擬實驗”國際標準提案主要研究在信息化學習、教育和培訓領域內虛擬實驗開發、評價及管理規范體系,在虛擬實驗教學資源和系統的開發、管理以及應用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為解決虛擬實驗教學系統互操作以及數據共享問題,該提案對虛擬實驗教學活動所涉及的各個部分的關鍵技術進行規范化,主要包含3個部分,即框架,定義整個虛擬實驗開發、評價及管理規范的研究與測試體系的結構框架體系,在虛擬實驗教學資源和系統的開發、管理以及應用過程中發揮基礎性作用;構件元數據,定義虛擬實驗構件的一個數據模型,描述實驗構件的特征屬性,即元數據實例的結構;服務接口,描述基于網絡的虛擬實驗教學支撐平臺的功能原理與要求,并詳細定義了虛擬實驗教學支撐平臺為應用層提供構件服務的相關規范,適用于“信息技術學習、教育和培訓”領域中的整個虛擬實驗教學資源和系統的開發、管理和應用。
在我國網絡教育標準體系中,虛擬實驗目前已形成3項國家標準草案。此次國際標準草案成功立項,將促進我國虛擬實驗技術產品提供商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另外,該提案能滿足國內網絡教育領域的實際使用需求,尤其能在國內網絡教育中的虛擬實驗教學領域得到更好的實際應用,促進虛擬實驗教學服務體系的發展,提高虛擬實驗教學資源和系統的兼容性及可擴展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余云濤表示,“電子課本”標準草案的內容仍是針對電子課本標準研究方面的初級成果,后期工作仍需繼續下去。我國極有可能立于電子課本和電子書包這一標準的制高點,與國際水平持平,與國內外產業對接,開創國內相關產業發展的新景象,并促進教育改革和創新。
目前,我國在ISO/IEC JTC1/SC36中已經有兩項國際標準正式發布,1項標準進入出版準備階段,加上這兩項標準,共有5項國際標準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