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中國鋼鐵行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潮,2012年第一季度,鋼鐵行業利潤和利潤率首度呈現“雙負數”,出現全行業虧損的慘淡局面,進入第二季度,鋼鐵行業虧損面不斷擴大,更多的產業鏈相關企業正遭遇更為嚴峻的考驗,部分區域的中間商歇業轉行的比例高達50%。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不難理解,為什么中國第四大鋼鐵生產企業,銷售額以千億計算的武鋼居然要轉行“養豬”了。
對比鋼鐵行業的臘月寒冬,我們造紙及紙制品行業雖然說不上燦爛夏日,但也可以用溫和暖春來形容。根據相關部門的統計,2012年一季度,國內造紙及紙制品業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累計2774.2億元,累計同比增長15.87%;累計利潤總額120.4億元,累計同比增長3.2%。雖然累積利潤同期增速低于2011年同期8.27%,但總比鋼鐵行業的負增長要愜意得多。
在以上統計數據中,我們尤其需要關注兩組數據。一季度,漿紙行業企業銷售額仍在15.87%兩位數以上增長,而我們的利潤增速3.2%則遠低于銷售額增速,已經達到5倍的差距。這說明,雖然整個國內市場對漿紙需求維持在一個較高水平,但我們行業的平均利潤水平卻開始讓人揪心。結合2012年上半年國內漿紙行業的發展趨勢,也許,我們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那就是造紙及紙制品行業已經緊步鋼鐵行業的后塵,踏進微利時代!
根源——市場過度競爭,產能嚴重過剩
鋼鐵行業與造紙及紙制品行業有著諸多相似之處:兩個行業同樣對海外上游原材料有極高的依存度,市場價格受制于進口鐵礦石及木漿木片等的主產地定價與國際價格波動;同樣以多級經銷制為主,流通鏈條對中間商依賴程度相當高;同樣對生產規模的擴張欲望強烈,規模效益效應非常明顯;同樣遇到了產能嚴重過剩的問題,兩大行業都在國家政策壓力下加速淘汰落后產能……
無論是因為上游原材料漲價也罷,勞動力成本、環保治污成本提高也好,又或者是核心造紙設備被國外品牌完全壟斷,這些外部因素都不是造紙及紙制品行業步入微利時代的主要原因。因為,這些客觀存在的外部困難,是國內所有造紙及相關企業都同樣需要面對的困難。唯有一點,“市場過度競爭,產能嚴重過剩”才是一切的根源。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11年年底,全國造紙企業約有3000余家,中國產量排名前十大造紙企業的產銷總和只占全國產銷總量的30%。過度分散的生產能力,加上基本趨同的原材料來源與產品必然導致整個產業鏈企業的過度競爭,當產能過剩時代來臨之后,價格戰成為了唯一的競爭手段,最終導致全行業平均利潤下滑,進入微利時代。
出路——兼并、轉型、整合
上游造紙企業發展的關鍵字:兼并!
截止目前,“林紙一體化”的思路已經提了二十余年,至今仍是一個美好的夢想;核心制造裝備國產化的路途依舊遙遠;對傳統經銷制銷售模式的依賴難以短期突破;產品差異化的市場策略只能處于空談階段……于是乎,對于造紙企業來講,對抗微利時代的尚方寶劍唯有“兼并”了。
造紙產業集中度提升似乎已經成為中國造紙業升級發展的唯一出路。就全球市場而言,造紙產業集中度提升不僅有助于中國造紙業獲得更大的全球漿紙原料定價話語權,而且有利于集中生產,提高規模化效益,規范行業價格競爭體系,避免價格戰,將成本壓力向下游轉移,同時,也順應了國家不團出臺的淘汰落后產能,倡導節能減排的環保政策。
不論我們是否愿意承認,行業市場競爭發展已經走到了淘汰、整合、重組的階段,如何提升企業內部核心競爭力,并在這場慘烈的淘汰賽中成為最后的勝利者,將會是未來2~3年內造紙企業主們迫切需要考量的問題。
中游加工貿易、倉儲物流等相關企業發展的關鍵字:轉型!
相比鋼鐵等其他行業,造紙及紙制品行業顯得更為傳統一些,無論是行業的信息化程度、行業價格的透明度、行業的標準化程度都處在一個較原始的水平,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完善,產品信息不斷的公開透明,經銷商、貿易商想要通過信息不對稱獲得超額利潤的模式走到盡頭,微利成為必然,網絡技術與電子商務的應用將會促使造紙及紙制品行業的發展會發生質的變化。
回溯造紙及紙制品行業發展的歷史,漿紙貿易商的存在有其市場的必然原因,對下游企業的賒賬銷售模式,很好的發揮了其資金蓄水池的作用。但是除此之外,貿易商就只是一個搬運工了,在產業鏈中并沒有發揮增值的作用,隨著價格、貨源等信息的透明公開,廠家直銷的模式會漸漸興起,貿易商的生存空間會收到擠壓。搬磚頭、炒貨的經營模式將越走越窄。從純粹的貿易商轉變為提供增值服務的服務型貿易商(經銷商),為上下游企業提供貿易、倉儲、加工、配送等增值服務,是漿紙經銷商、貿易商們未來必由之路。
造紙及紙制品行業存在的四大突出問題:
第一大問題:經銷渠道低效。目前的漿紙行業營銷主要以直銷與關系營銷為主,通過業務員電話傳真或直接拜訪客戶處理各種業務聯系,成本高,效率低,直接影響企業業務覆蓋范圍;
第二大問題:產銷體系低效。隨著市場個性化需求提升,產品種類與規格不斷增加,出貨批次增多,單次出貨量減小,加之供求關系匹配因行業信息化程度低,市場商業活力受到制約,行業產銷體系低效;
第三大問題:行業標準化程度低。缺乏行業統一的質量標準體系與認證體系,缺乏權威的全國性報價信息發布平臺,缺乏完善的行業價格指數市場引導機制,行業整體仍處在低水平發展階段;
第四大問題:行業融資缺口大。缺乏統一的信用評級體系支撐,缺乏成熟的行業融資模式,造紙及紙制品行業企業大多遭遇融資難的困境。
整合——造紙及紙制品行業發展升級之路
針對造紙及紙制品行業存在的四大問題,單靠政府協會引導、個別企業獨力探索都難以短期解決,參考其他國家及國內相對成熟的大宗商品行業發展之路,我們可以發現每一個發展成熟的行業都必然有一家相對獨立的,為全行業提供第三方綜合服務,實現行業供應鏈整合的行業交易平臺。依靠現貨交易,供應鏈金融,行業資訊發布及認證、檢測、信用憑借、展銷、倉儲物流、加工配套等配套服務,發揮行業垂直交易平臺的聚合效應,實現漿紙行業產供銷鏈條的全面整合,從而在根本上解決造紙及紙制品行業存在的四大突出問題。
基于這樣的一個行業發展背景下,廣東漿紙交易所應運而生。作為全球首家漿、紙交易綜合服務平臺肩負了整合造紙及紙制品全行業供應鏈的重擔,尤其在全球經濟環境低迷,漿紙行業遭遇微利時代的背景下,廣東漿紙交易所的上市與運營都備受關注。
筆者從2012年7月19日廣東漿紙交易所與中國物資儲運的戰略合作簽約儀式上了解到,廣東漿紙交易所已經與國內多家銀行、倉儲物流、第三方監管公司建立戰略合作關系,不久造紙及紙制品上下游企業將會獲得漿紙行業垂直型B2B全程電子商務、漿紙供應鏈金融、漿紙智能倉儲物流、全球漿紙資訊等專業的第三方服務。
對于造紙及紙制品這樣一個擁有近兩千年歷史的傳統行業,我們也樂見廣東漿紙交易所能夠憑借先進的信息網絡技術與現代化的業務創新模式,加快行業的整合,為傳統的造紙及紙制品行業升級發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