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面積達1300萬平方公里、消費人群達19億人、GDP總值達6萬億美元,其規模比歐盟和美國兩個市場更大,被稱為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貿區”。 其政策、環境、人力資源優勢,都將助力其成為生活用紙業下一個開發的熱土,中國廠商們面臨全新機遇,誰將成為新市場的王者,我們拭目以待。
2012年8月10日,國新辦就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暨中國—東盟博覽會等方面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副部長高虎城介紹稱,2010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貿區正式建成,加快了雙方貿易和投資自由化進程,中國與東盟6個老成員已對90%以上的產品實行零關稅,東盟4個新成員將在2015年實現這一目標。
高虎城指出,2002年11月,中國與東盟簽署《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標志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進程正式啟動。根據《協議》所確定的內容和時間表,中國與東盟穩步推進自貿區建設進程,相繼簽署貨物貿易、爭端解決機制、服務貿易、投資等方面協議和有關議定書,并實施全面降稅。2010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貿區正式建成。
同時,實踐證明,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是互利互惠的,符合雙方利益。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有力地加快了雙方貿易和投資自由化進程,拓展了經貿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在貨物貿易方面,中國與東盟國家穩步實施降稅,中國與東盟6個老成員已對90%以上的產品實行零關稅,東盟4個新成員將在2015年實現這一目標。在服務貿易方面,2011年11月,雙方簽署了《關于實施中國—東盟自貿區第二批具體承諾的議定書》,進一步提升服務貿易自由化水平。在投資方面,2009年8月,雙方簽署了《投資協議》,攜手應對金融危機,推進投資自由化。
世界上最大的自貿區
面積1300萬平方公里、19億人口的消費群體、GDP總值達6萬億美元,這是媒體上常見的形容中國—東盟自貿區的一組數據。如此規模的跨國市場,比歐盟和美國兩個市場更大,被稱為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貿區”。 2010年,中國和東盟六個老成員國(文萊、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的絕大多數產品關稅已降為零,與東盟四個新成員國(柬埔寨、老撾、緬甸、越南)則在2015年將絕大多數產品的關稅降為零。此舉將進一步擴大東盟貿易的規模和范圍,東南亞國家近些年的發展有目共睹,其如今以新興經濟體活躍于國際舞臺,特別是越南、泰國等國,隨著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其影響力越來越大,經濟發展到達其國歷史的新高度。特別是隨著中國高速發展后,世界工廠的優勢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在慢慢消逝,而東盟的一些新興發展國家成為承接這批產業的最佳選擇,其人力、自然資源的成本優勢,將進一步帶動此區域的經濟發展。經濟發展帶動社會發展,同時龐大的人群將鑄造新的巨型消費市場。
“零關稅”利好生活用紙行業
無論是上游機械設備,還是中游的生活用紙廠商,這都將是下一個開發的熱土,行業都將蓄勢待發,爭取自己的一片天地。相比歐美的機械設備,國產生活用紙設備沒有其成熟的技術,但性能已經達到國內需求,比較高的性價比一直是國產設備的優勢,如今許多廠商的主要出口對象就集中在東南亞國家,此地尚未成型的生活用紙產業正符合國產設備的定位,現今一些東南亞國家的造紙設備主要以歐美淘汰的二手機器為主,但此類設備已經無法滿足將來高速增長的市場需求。國內許多生活用紙機械廠商都經歷了中國生活用紙行業的發展歷程,有著發展中國家實踐的驗證,許多設備的特點都符合東南亞各國的發展需求,基本能無縫連接,加上如今零關稅的范圍不斷擴大,更進一步加速合作。可以預計將來,東南亞國家的紙廠中都是中國產紙機。對于這樣的預期,很多國內設備廠商早已開始準備,一些布局已經在東南亞展開,比如越南市場,其作為中國的鄰國,有著美國式的經濟理念,其相對于其他國家要領先一步,接軌中國生活用紙市場,從原料供應合作,到成品貿易都取得一定成功,并成為中國許多廠商進駐東南亞的首選之地。
除了設備,生活用紙成品也將隨著東盟貿易區的擴大而受益。面對如今產能過剩的局面,如何消化這部分產能,是廠商頭痛的問題。國內需求隨著四萬億刺激后,慢慢回歸平緩期,雖然市場空間大,但短期消費能力不會有大的提升。現今消費市場有了新的增長點,對于國內生活用紙廠商是再好不過的消息,特別是國內紙品消費觀念升級,對高端紙品需求的增長,必將為中低端市場造成影響,而東南亞市場正好彌補這些消費能力的轉移。中低端紙品主要集中在中小企業,其對成本的敏感要遠大于大企業,而零關稅也為其進入東南亞市場掃清了成本障礙,他們新的發展歷史或許就將來到。
生活用紙產業轉移新方向
零關稅可為產品的直接進出口帶來便利,同時也為成本日益高漲的造紙行業提供了新的選擇。如今東南亞高速發展的需求,促使東盟貿易區國家招商引資的新政出臺,其發展局面與中國改革開放時相似,對外資定會有優惠政策,同時其人力、環境成本優勢更是國內無法比擬。國內對于節能環保、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造成許多企業運營成本增加,成本控制將會促使國內企業尋找新的替代,東南亞國家將會是不二選擇。相比發達國家對于產業發展不能損害環境的要求,東南亞國家對于經濟利益的追求,或許會用環境成本換取經濟增長。這些都為國內造紙產業提供了轉移的動力,或許現在還未顯現,但這樣的趨勢終將到來。除了這些優勢,東南亞國家豐富的原材料資源也將是吸引產業轉移的另一因素,如今國內許多大企業,已經開始與東南亞國家的林業合作,在此類國家尋找原材料基地,為其布局東南亞和企業自身發展都有百益而無一害。
零關稅為產品出口提供便利,同樣適用于進口,如果中國廠家設廠在這些國家,再轉銷到國內,一些重點布局華南、西南廠商可因此進一步擴大自身優勢。一切都是生活用紙新的選擇方向,產業格局或許因為新基地的誕生而發生改變,可拭目以待。
總之,在接下來幾年,新市場的開發將會陸續打開,老撾、柬埔寨等國因新加入東盟,定會受益,他們相對落后的發展態勢更為中國廠商們提供全新機遇。世界在變,生活用紙行業在變,中國作為東盟第一大經濟體,必將帶領東盟國家實現發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