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失了“林木”關鍵一環,岳陽林紙“林漿紙一體化”戰略能走多遠?
9月25日,岳陽林紙公告稱,因“原簽訂收購意向協議的出讓方提高出讓價格,影響收購效率”,公司決定將子公司茂源林業的林木收購地由湘、貴等地擴大至湘、鄂、贛、粵、桂等省,樹種由松樹擴展至松樹、楊樹、桉樹。
至此,岳陽林紙“林漿紙一體化”戰略問題畢露:因簽約林地無法確權至岳陽林紙名下,且因林木價格變化與農戶產生糾紛,林木收購難以按計劃完成,上市公司收購林地投入的巨額資金面臨“打水漂”風險。
“林漿紙一體化”幻滅,岳陽林紙資產整合亦亂局重重:2010年配股后公司業績連續大幅下滑;2011年定增方案“縮水變臉”后至今尚未完成;實際控制人誠通集團以岳陽林紙為平臺整合冠豪高新[7.96 0.00% 股吧 研報](600433.SH)、粵華包B[2.72 -2.16%](200986.SZ)的計劃也被長期延擱。
資產整合、發展戰略雙重利空,岳陽林紙股價近期一路狂瀉。9月24日,公司股價觸及3.42元,跌至上市8年來的歷史最低點。
資產整合
岳陽林紙2004年上市,當時大股東為湖南省國資委控股下的泰格林紙集團。后因掌舵人王祥提出“林漿紙一體化”,一度被視為“資源股”、“紙中茅臺”。
2007年和2008年,岳陽林紙曾兩次謀劃通過配股實現泰格林紙整體上市,但因國有資產估值太低和行業遇冷而兩次夭折。
2009年,泰格林紙迎來央企重組,最初的重組真命天子是中冶集團,但翌年被另一家央企誠通集團“半路劫駕”,其旗下中國紙業以25億元現金增資控股泰格林紙55.92%,誠通集團成為岳陽林紙新的實際控制人。
此后,岳陽林紙被擱置的配股再次啟動。2011年2月,岳陽林紙10配3,配股1.9億股,募集資金14.3億元,用于收購泰格林紙旗下駿泰漿紙股權和林業資產,以及補充資金。
不過,配股完成泰格林紙整體上市后,岳陽林紙業績卻一路下滑。財報顯示,2011年、2012年1-6月,岳陽林紙分別實現凈利潤1.54億元、1236萬元,同比分別暴跌42.42%、91%。
配股收效甚微,岳陽林紙開始謀劃定向增發。2011年6月,公司公布定增預案,擬以8.39元/股的底價,向包括泰格林紙在內的十名機構投資者增發2.39億股,募集資金約20億元,泰格林紙擬認購增發股份的22.48%。
始料未及的是,此后岳陽林紙股價開始單邊下跌,短短半年股價下跌近50%,跌破5.33元的每股凈資產,公司定增方案被迫“縮水變臉”。
2012年1月,岳陽林紙公布定增新
方案,增發股份數減少至2億股,增發價調減至5.34元/股,募資額縮水至10.68億元,大股東泰格林紙被迫“全額包銷”。
不過,定增方案調整后,岳陽林紙股價繼續下跌,目前已經跌至3元多的歷史最低位,因此盡管定增方案已經獲得股東大會“放行”,但至今進展遲緩。
此外,誠通集團對中國紙業旗下岳陽林紙、冠豪高新、粵華包B三個紙業上市平臺的整合也被無限期延擱。
彼時,誠通集團曾計劃以岳陽林紙為平臺,整合冠豪高新和粵華包B,且在2011年定增預案中,岳陽林紙即打算以9億元收購華新發展73.41%股權,從而完成對粵華包B的吸收合并,但最終因定增方案流產而夭折。
“林漿紙一體化”硬傷
相比推進遲緩的資產整合,岳陽林紙更大的風險來自于其“林漿紙一體化”戰略硬傷。
岳陽林紙上市之前,曾在企業掌舵人、紙業“教父”王祥的帶領下銜枚疾進。2000年,王祥在造紙行業率先提出“林漿紙一體化”,主導泰格林紙和岳陽林紙跑馬圈地,負債擴張。
“林漿紙一體化”曾使岳陽林紙在一段時間內成為市場寵兒,行業研究員紛紛視其為“資源股”而非“紙業股”,并譽為“紙中茅臺”。
不過后遺癥亦接踵而來:負債擴張使得泰格林紙和岳陽林紙疲態盡顯,膨脹的泡沫在2009年被戳破,王祥被雙規,身陷囹圄,岳陽紙業也由“資源股”向“紙業股”無奈回歸。
然而,誠通集團入主之后,并未改弦更張,繼續奉行“林漿紙一體化”戰略。為此,岳陽林紙在買林地方面大筆砸錢。9月25日的公告中,公司計劃以2010年配股募資中的2.45億元向茂源林業增資,由后者負責對外收購林業資產。
然而,“林漿紙一體化”的最大問題在于它根本不具備現實可行性。
造紙行業分析人士稱,岳陽林紙的林業資產大量為訂單林業,即公司與農戶簽訂協議,委托農戶培育林木,10-15年后砍伐收購。
尷尬的是,岳陽林紙大量斥資收購林地,但林地承包權屬于農民,所有權屬于國家,林地面積無法確權登記到上市公司名下,上市公司與經營林地的農民只是合作開發關系。
這種模式潛在的風險是,10-15年育林期過后,農戶要求上市公司按照市價回收林木,而上市公司前期在林木種苗、病蟲害防治方面已投入大量資金,如按市價回收則得不償失,一旦農民不將林木返銷給公司,公司也不可能與成千上萬農民對簿公堂,最終上市公司購買林地的巨額資金只能“打水漂”。
風險初露的明顯例證是,岳陽林紙在9月25日公告中坦承“政策變化刺激了林木和土地價格的上漲,原簽訂收購意向協議的出讓方提高出讓價格,影響了收購效率”。
“說白了就是因為林地無法確權,不能真正成為岳陽林紙資產,導致公司與培育林地的農戶關系松散,合作協議難有真正約束力。”前述分析人士指出,這是“林漿紙一體化”戰略的硬傷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