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原料將是各國爭奪的焦點。”10月10日,中國著名紙業戰略專家、中國輕工業信息中心副主任郭永新在北海市領導干部“揚帆前行”系列講座第29講上說。
郭永新說,林紙一體化的發展模式是國際造紙跨國公司經過多年實踐證明的成功經驗,也是造紙業發展的必然,但隨著造紙資源供應的日益緊張,造紙原料的保障變得愈來愈重要。
技術進步使造紙業向高效低耗發展
在人們的潛意識里,造紙工業向來是環保的大敵。
“這是經驗主義和小企業污染給人們造成的認識誤區。實際上,隨著現代化造紙工業的發展,大污染的問題在大企業中基本上成為歷史。”郭永新說,目前造紙工業正加快技術進步,朝著高效率、高質量、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現代化大工業方向持續發展,呈現出企業規模化、技術集成化、產品功能化、生產清潔化、資源節約化、環保低碳化、林紙一體化、管理信息化和產業全球化,以及綠色發展的突出特點。
他說,廢紙的大規模資源化利用,極大地節約了森林資源;林紙一體化發展大幅提高了林地生產力,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固碳效果顯著,實現了造紙、林業、生態的協調發展;另外,制漿造紙裝備的大型化以及從植樹到污染防治工藝技術的全面改進,使造紙的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降低到較低水平。
他說,北歐紙業非常發達,但北歐環境優美也是眾所周知的。這說明造紙業和環保并不矛盾的,這也是現代化造紙走上綠化發展之路的佐證。
中國造紙原料對外依存度高達40%
2008年,中國紙張產量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紙張生產國和消費國。
這是非常喜人的成就,但背后卻是尷尬的數據:中國造紙纖維原料遠不能自給,對外依存度高達40%;2010年,進口木漿1137萬噸,比2005年的759萬噸增長49.8%;進口廢紙2435萬噸,比2005 年的1703萬噸增長43%;2011年,進口紙漿1445萬噸,進口廢紙2728萬噸,原料對外依存度進一步提高。
據郭永新披露,2011年中國造紙行業進口額174.40億美元,同比增長25.53%。其中:紙漿累計進口額119.4億美元,占68.46%,同比增長35.26%;機制紙及紙板進口額30.11億美元,占17.27%,同比增長10.99%;加工紙累計進口額13.82億美元,占7.92%,同比增長2.58%;紙制品累計進口額11.06億美元,占6.34%,同比增長10.06%。
他分析說,造成上述尷尬的主要原因是國內原料林基地建設遲緩,供材有限,非木漿發展受到清潔生產新技術開發滯后的影響,加上國內廢紙回收率偏低等因素,造紙纖維原料自給率難以提高,供需矛盾日益加劇。
中國造紙產業市場空間大
中國造紙產業還有多大空間?業界普遍關心這一話題。
對此,郭永新認為,中國目前人均年消費紙84公斤,與發達國家200到300多公斤的人均消費量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中國紙張出口只占總出口3%,與家電、家具、皮革、文體用品等輕工行業相比,國際市場占有率極低,未來走出去的空間巨大。
他說,造紙產業具有資金技術密集、規模效益顯著的特點,其產業關聯度強,市場容量大,是拉動林業、農業、印刷、包裝、機械制造等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2007年10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頒布了《造紙產業政策》,明確支持和鼓勵造紙產業發展。
他說,發展現代化造紙工業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造紙企業為主體、通過資本紐帶和經濟利益將制漿造紙企業與營造造紙林基地有機結合起來,建設造紙企業和原料林基地,形成以紙養林、以林促紙、林紙結合的產業化新格局,實觀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統一,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這種林紙一體化的模式是國外制漿造紙工業發展的成功經驗。中國最適合林紙一體化的四大地區就是北回歸線以南的廣東、廣西、海南、云南。
郭永新說,中國正在從紙業大國向紙業強國邁進過程中,預計再有十年時間,中國將有望成為名副其實的紙業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