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市對入海排污口進行了全面“體檢”,目前全市入海排污口已降至85個,而排放達標率則提高到了67.92%,企業排污口基本實現達標排放。
入海排污口減少37%
記者從大連市環保局了解到,為推動近岸海域環境質量的改善與提高,大連市開展了中心城區入海排污口綜合治理,對中心城區北起振興路海灣大橋、南至小平島的大連灣海域和南部沿海海域135個入海排污口(不包括泄洪口)的綜合整治。截至目前,入海排污口已經下降至85個,減少37%;入海排污口排放達標率由2009年的13.7%提高到67.92%,其中企業排污口基本實現達標排放。
嚴把上游污染源治理
做好上游污染源的治理,才能從根本上實現排污口達標排放,提高下游近岸海域水質。結合新的污水排放標準,大連市推進重點工業企業提標改造工作。共完成11家企業提標改造任務,其中中心城區7家,9個入海排污口實現達標排放。特別是遼漁集團1000噸/日污水處理站改造項目和造船一工場3600噸/日污水處理站項目建成并通過驗收,標志著大連市國控廢水重點企業基本實現達標排放。
在整治入海排污口,嚴把污水入海前的最后一關的同時,大連市還切實加強工業企業的日常環境監管,從源頭上嚴防陸域污染物入海,加強新建項目管理,嚴格黃渤海沿岸產業環境影響評價。同時綜合使用法律、行政、經濟等多種手段,切實加強工業企業環境監管。加大行政管理與處罰力度,對喪失社會責任,環境污染嚴重的企業依法嚴懲。
對重點水污染行業進行整治
借助“環保專項行動”這一平臺,大連市先后對造紙、化工、印染、水產加工等重點水污染行業進行專項整治,為水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提供執法保障。堅持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同步,用經濟杠桿鼓勵企業治污,逐步開展主要污染物排污權交易試點,開展“綠色信貸”,對環境違法企業實施信貸控制試點,開展環境責任保險制度,防范環境事故風險。
為了隨時掌握企業的污水排放情況,大連市對全部國控重點污染源安裝了污染物排放在線監測系統,目前共安裝廢水自動監控系統43套。同時,建設在線監控中心,所有廢水在線監控數據按照國家數據傳輸標準,完成與省廳監控系統的對接,實現實時數據傳輸。環保部門可以及時對超標排污、污染嚴重的單位進行限期治理,實現污水穩定達標排放,使大連市近岸海域環境質量總體保持良好水平,為市民提供了安心舒適的親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