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印刷制版都是基于感光成像的原理,需要使用不同的感光材料。感光材料在顯影、定影和沖洗過程中,還要用到許多化學材料和試劑,會產生大量的廢液污染。而納米材料綠色制版技術摒棄了傳統感光成像的思路,通過開發新型納米轉印材料,直接打印制版,實現真正的印刷制版數字化。”納米材料綠色制版技術項目負責人、中科院化學所新材料實驗室主任宋延林介紹,“非感光、無污染、低成本”是納米材料綠色制版技術的三大特點。
這項綠色、節能的技術,成為取代激光照排和計算機直接制版技術的前沿印刷制版技術,使用納米綠色版材理論上是傳統版材涂布成本的20%。從應用效果看,印刷品成品銳利度更高,文字更清晰,色彩更豐富。
不需感光成像、不會污染環境、印刷流程縮短……由我國自主研發的納米材料綠色制版印刷技術,日前在中科院懷柔科教產業園納米材料綠色打印印刷技術產業化基地開始運用于國家正式出版物印刷,標志著該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市場。
據了解,北京納米材料綠色打印技術產業化基地包括中科院化學所兩項重大產業化項目,暨基于納米材料新一代制版技術項目和納米材料綠色打印印刷線路板項目,占地總面積60畝,一期工程總投資1億多元。基地主要支撐北京市重大科技項目“基于納米材料的新一代制版技術”和“納米材料綠色打印印刷線路板”的產業化實施,未來產品包括納米材料印刷線路板、綠色打印制版設備、打印介質及相關軟件等。懷柔基地的竣工投產,意味著一條自主掌握核心技術、價值上千億元的全新高端產業鏈在北京懷柔誕生,開啟綠色印刷全球化新時代。
目前,北京納米科技產業園已有宋延林的中科納通科技公司綠色打印RFID電子標簽、王中林院士的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等10個納米印刷項目入駐,申請發明納米材料綠色制版等技術專利50余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