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為保護洞庭湖水質,湖南關閉了234家造紙企業。5年過去,一封匿名舉報信再次將洞庭湖環保問題推到公眾面前。

12月26日,洞庭湖畔已經開始飄雪,湖南省人大環資委帶領數名媒體記者和志愿者悄悄來到常德市漢壽縣蔣家嘴鎮。在這里,記者找到了一個秘密排污口。
現場
垃圾山就在廣源麻業廠房的后面,與廠房僅一墻之隔。再往前,便是洞庭湖。一個巨大的排污口從垃圾堆下面的泥地里伸出,黃色的污水正不斷地噴涌而出,沖擊出層層白色泡沫。與此同時,廠房的煙囪黑煙滾滾,空氣中飄散著一股刺鼻的臭味。
幾名志愿者從垃圾堆上跑了下去,想要拍下留證。但一腳踩下去卻發現,已經被一層薄雪覆蓋的并非地面,而是不知名的松散黑色沉淀物,連綿數百米,直到湖邊,深度達到了1-2米。
龍頭企業被匿名舉報
26日上午8點多,在去往常德的車上,湖南省人大環資委監督處處長劉帥談起了那封舉報信。他說,11月初,當收到這封由人轉交來的信時,他最初只是習慣性地掃了一眼。然而,“湖南廣源麻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源麻業”)的名字讓他頓了頓,因為這并不是他第一次收到關于這家企業的舉報信息。
根據漢壽縣蔣家嘴鎮官方網站登記的信息顯示,廣源麻業創辦于1996年7月,是集苧麻脫膠、紡紗、織布和進出口經營于一體的民營企業,2008年被國家農業部等八部委批準為“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
這封舉報信,再次將廣源麻業的排污問題推到了鏡頭前。舉報信稱,廣源麻業“每天偷排污水15000噸,年達500萬噸。2000年以后建一座污水處理站,處理量只有五分之一的排污量,只是象征性應付各級環保部門的檢查”。同時,舉報信里還提到,廣源麻業三面被洞庭湖包圍,公司在枯水期的時候修了一條長達1公里、直徑60厘米的秘密水管,埋在地面3米以下,“直達湖水中間,不是枯水期根本發現不了”。
這封舉報信還稱,除了排放污水之外,燒鍋爐產生的殘渣也成為污染源之一,殘渣“不用任何處理,直接用水沖向洞庭湖”。
秘密排污口直排洞庭湖
12月26日,湖南省人大環資委組織了一支由媒體和志愿者組成的暗訪小分隊,帶著這封舉報信直奔蔣家嘴鎮。找到信中提到的秘密排污口是這支小分隊當天的首要任務。
26日上午,小分隊抵達蔣家嘴鎮。在轉一圈后,小分隊沿著廣源麻業大門旁邊的一條泥巴小路一直向前,在翻過一座垃圾山后,眼前的景象震驚了在場的隊員們:一個巨大的排污口從垃圾堆下面的泥地里伸出,黃色的污水正不斷地噴涌而出,沖擊出層層白色泡沫。
看到眼前的情景,幾名志愿者第一時間從垃圾堆上跑了下去,想要拍下留證。但一腳踩下去卻發現,已經被一層薄雪覆蓋的并非地面,而是不知名的松散黑色沉淀物,連綿到湖邊。同行的當地志愿者稱,洞庭湖豐水期,這些排污口和沉淀物都在水面下,只有在枯水期才顯現出來。
踩著腳下松軟的沉積物,一隊人一路向前走到洞庭湖邊。雖然有積雪,志愿者們還是很容易看到了一條條死魚翹起的尾巴或露出的魚頭。志愿者們覺得,這些魚都是被腳下的這片黑色沉積物毒死的。劉帥猜測,這些黑色沉淀物是麻經過堿溶液浸泡之后留下的殘渣,這些殘渣沒有過濾被直接排到洞庭湖,進而形成了這片黑色灘涂。
從排污口折返時,劉帥問廣源麻業的保安后面的污染是不是他們造成的,保安稱不是。但是,在廣源麻業附近,并沒有其它麻業公司。
居民希望整治但不關閉
蔣家嘴鎮位于西洞庭目平湖畔,號稱亞洲最大的苧麻加工基地。在國家環保部網站公布的國家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工作進度匯總表中,廣源麻業和逐鹿苧麻紡織兩家公司榜上有名。隨行的志愿者認為,這些企業排放的污染物,將直接威脅鄰近的目平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環境。
但是,當地居民認為,這些企業“只能治理,不能關閉”。因為,鎮上的很多家庭都有人在這幾家企業工作,如果企業被關停,這些家庭也就失去了經濟來源。但提到廣源、逐鹿等企業,當地居民都透出一股子“怨氣”。“平時睡在家里,只要窗戶沒關,第二天起床臉都是黑的。”他們希望,政府能夠出面,幫他們解決這些問題,讓他們能夠過上清凈、沒有污染的日子。